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覆策的意思、覆策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覆策的解释

试策后,审核对策的内容。 唐 白居易 《论制科人状》:“ 裴垍 以覆策,又不退直言者,故免内职,除户部侍郎。” 唐 白居易 《谢赐设及匹帛状》:“以臣等在院覆策毕,特加慰问,并赐设及匹帛者。”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覆策是古代占卜术语,指通过重复卜筮验证吉凶结果的过程,具体释义如下:

一、基本释义

“覆”意为翻转、重复,“策”指占卜用的蓍草或竹签。“覆策”即二次占卜,指初次卜筮结果存疑时,重新排列蓍草再次演算以确认吉凶。例如《礼记·曲礼》载:“卜筮不过三”,其中“覆策”便是对初次占卜的复核环节。

二、字源与操作

  1. 覆:甲骨文象形为倒置容器,引申为反复查验。《说文解字》释:“覆,覂也”,强调检验动作。
  2. 策:原指编连的竹简,占卜中特指蓍草茎。《周易·系辞》载:“四营而成易,十有八变而成卦”,操作需多次分策布算。

    “覆策”需严格遵循《周易》筮法,如“分二”“挂一”“揲四”等步骤,通过两次布策对比卦象异同。

三、文化意义

覆策制度体现了古人“慎断吉凶”的哲学观。《尚书·洪范》强调“谋及卜筮”,重复占卜可规避主观误判,如春秋时期晋国占战事“一卜不吉,覆策得吉”后出兵获胜(见《左传·哀公九年》)。此制度至汉代仍见于皇室祭祀(《史记·龟策列传》)。

四、现代应用

该词现代汉语已罕用,仅存于古籍研究领域。相关概念可参考《汉语大词典》“覆策”词条(上海辞书出版社,1994)及《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3)释义。


参考资料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

“覆策”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语境中存在差异,需结合权威来源综合解读:

  1. 基本含义
    根据多个权威来源(如、、),“覆策”指古代科举考试中“试策后审核对策内容”的环节。例如唐代白居易在《谢赐设及匹帛状》中提到“以臣等在院覆策毕”,即描述官员对考生策论答卷的复核过程。

  2. 词源与使用场景
    该词最早见于唐代文献,主要用于科举制度背景。例如《论制科人状》中记载,官员裴垍因参与“覆策”后未罢免直言者而被调职,说明“覆策”是科举审卷的关键环节。

  3. 可能的引申含义
    部分非权威资料(如)将“覆策”解释为“计谋未达预期反而导致恶果”的成语,但此说法缺乏古籍例证,可能与“覆辙”“覆车之戒”等成语混淆,需谨慎对待。

当前最可靠的解释仍为“科举审核策论”,建议在学术或历史语境中使用时以此为准。其他引申义需结合具体文献进一步考证。

别人正在浏览...

哀弄百冯谤说雹灾贬裁边储比比补报不以为耻谗贷昌乐朝儒创痕厨廪答策貂帐地理阿其那耳塞机告珠玉豪擅鹤苑焦唣嘉淑涓波拘括可贵狼扈两望列埒流品龙章凤篆墨分五色礳石渠棿拟盘搅佩巾气拍稽颡取尤认影爲头三准生数审赏失据释文水漏水沤随方逐圆天涯地角阗溢蹄躈桐凤王程腕头威望渭阳无声衔木下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