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纂的意思、抄纂的详细解释
抄纂的解释
抄录编纂。 郭沫若 《<管子集校>叙录一》:“二书均已失传。然 杜佑 《指略》既係‘抄《管子》书’而成,则 丁度 《要略》殆亦出于抄纂耳。”
词语分解
- 抄的解释 抄 ā 誊写,照原文写:抄本。抄写。抄袭。传抄。 搜查而没收:抄没(?)。抄家。抄斩。 走简捷的路:抄近。抄小道。包抄。 同“绰”。 笔画数:; 部首:扌; 笔顺编号:
- 纂的解释 纂 ǎ 搜集材料编书:纂修(.编纂,亦指做这方面工作的人;.继承并加强修养、治理)。纂绣(编织和刺绣)。纂辑。编纂。 古代指红色或彩色丝带。 妇女梳在头后边的发髻:纂儿。 古同“缵”,继承。 笔画数
网络扩展解释
“抄纂”是由“抄”和“纂”组合而成的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以从字面构成和实际应用两方面解析:
-
字义构成
- 抄:指誊写、抄录,如“抄写文件”。
- 纂:意为整理、编辑或编纂,如“搜集材料编书”。
结合二者,“抄纂”即“抄录并整理编纂”,强调对已有文献的转录和系统性汇编。
-
定义与用途
该词主要用于描述古籍、文献或资料的整理工作。古人将写作体例分为“著作”“编述”“抄纂”三类,其中“抄纂”特指对前人内容的汇编,而非原创。例如汉代司马相如整理太常古籍、唐代杜佑《指略》抄录《管子》等,均属此类。
-
历史与例证
- 最早见于《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记载汉代司马相如的文献整理工作。
- 郭沫若在《<管子集校>叙录》中提到,丁度《要略》可能源于抄纂《管子》。
-
现代意义
现多用于学术领域,指代资料汇编或古籍校勘,如《资治通鉴》编纂过程中对史料的抄纂整合。
“抄纂”是文献整理的重要方式,兼具抄录的保存功能与编纂的系统性,体现了传统文化中对知识传承的重视。
网络扩展解释二
抄纂(chāo zuǎn)是一个汉字词语,由两个部首组成:抄(chāo)和纂(zuǎn)。抄这个字的部首是手(扌),纂这个字的部首是纟(糸)。抄字的笔画数为8画,纂字的笔画数为9画。
抄纂这个词来源于古代汉字发展演变而来。在繁体字中,抄纂的写法与简体字相同。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抄字是用左右结构,上面是「手」部首,下面是「少」字,表示手上的动作。纂字是由上面的「糸」部首和下面的「走」字组成,表示纺织。合在一起形成了抄纂。
以下是一些使用抄纂这个词的例句:
1. 王老师正在抄纂文稿。
2. 这本书的编纂工作正在进行中。
3. 他具备抄纂古籍的能力。
与抄纂相关的组词有抄写、抄录、编辑、编纂等。
与抄纂近义的词语有整理、整编、编辑、编撰等。
抄纂的反义词可考虑为糟蹋、糅杂、糨糊等。
希望以上回答能满足你的需求,如果还有其他问题,请随时提问!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