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啬己奉公(拼音:sè jǐ fèng gōng)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以下要点解析:
指个人主动节俭生活,将节省的资源用于公共事业或社会公益,体现克己奉公的精神。
“他居官清廉,啬己奉公,赢得众人钦佩。”
此例体现了成语在描述廉洁奉公人物时的典型用法。
该成语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个人品德与社会责任的双重要求,倡导通过自我约束实现更大的社会价值。
如需进一步了解成语的详细出处或历史用例,可参考汉典或查字典等来源。
啬己奉公是指个人能够节俭自己的物质和精力,为公共利益和大众福祉而奉献。
啬:部首口,总笔画数为11。
己:部首巳,总笔画数为3。
奉:部首女,总笔画数为9。
公:部首八,总笔画数为4。
啬己奉公最早出现在《孟子》这本古代经典著作中。这个词语准确地传达了孟子关于个人与公共利益之间关系的思想。
啬己奉公的繁体字为 "嗇己奉公"。
在古代汉字的演变中,啬己奉公的写法可能略有差异,但整体意义未变。例如,"巳"字在古代有时被写作 "已",但都指代同一个意思。
他不计较个人的得失,一直啬己奉公。
吝啬、奉献、公益、己见、个人主义
厚道、忠诚、奉献、公正
自私、利己、狭隘、自利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