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卖冰的意思、卖冰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卖冰的解释

喻把握时机。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自负》:“昔 蒯 人为商而卖冰于市,客有苦热者,将买之。 蒯 人自以得时,欲邀客以数倍之利。客於是怒而去,俄而其冰亦散……今君坐青云之中,平衡天下,天下之士皆欲附矣。此亦君卖冰之秋,而士买冰之际,有利则合,岂宜失时?”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卖冰”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相对直接,指售卖冰块或冰制品的商业行为。以下从汉语词典角度对其详细解释:

  1. 基本释义:

    • 卖: 动词,指出售商品以换取金钱的行为。
    • 冰: 名词,指水在0摄氏度或以下凝结成的固体。
    • 卖冰: 动宾结构短语,字面意思即为出售冰块。其核心动作是“卖”,对象是“冰”。这可以指在特定季节(主要是夏季)或场所(如市场、街边)将天然冰或人造冰作为商品进行销售。
  2. 历史与文化背景(深化理解):

    • 在古代中国,由于制冰和储冰技术有限,冰块在夏季曾是相对奢侈的物品,非普通人家轻易可得。“卖冰”这一行为有着悠久的历史。例如,宋代《周礼》中已有关于“凌人”(掌管藏冰事务的官员)的记载,后世民间则有专门的“冰窖”储存冬季的天然冰,待夏季出售。清代富察敦崇的《燕京岁时记》等文献也记载了北京等地夏季售卖“暑汤冰水”的场景。
    • 因此,“卖冰”不仅是一个简单的商业行为,也承载着特定时代的生活方式和季节特征,反映了古人应对炎热夏季的智慧。来源参考:《汉语大词典》(罗竹风主编)、《中国古代物质文化》(王玉哲等著)。
  3. 引申与用法:

    • 售卖冰制品: 随着时代发展,“卖冰”的含义可以扩展为售卖以冰为主要成分或需要冰镇的商品,如冰镇饮料(酸梅汤、绿豆汤等)、冰棍(冰棒)、冰淇淋等冷饮。例如:“炎炎夏日,街边小贩在卖冰。”
    • 特定职业或场景: 可以指代以此为生的人(卖冰的人)或这种行为发生的场景(卖冰的摊点)。例如:“他以前是个卖冰的。”
    • 谚语与典故: 虽然没有非常著名的专属成语,但“卖冰”有时会出现在描述季节或市井生活的语境中。一个相关的典故是“卖冰高语”,源自《庄子·秋水》的引申,原意是“夏虫不可语冰”,后世有时用“卖冰”来比喻在错误的时间或场合做徒劳无功的事,但此用法较为生僻,不如其本义常用。来源参考:《现代汉语词典》(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汉语成语源流大辞典》(刘洁修编著)。
  4. 语言学特征:

    • 结构: 动宾短语。
    • 词性: 作为整体使用时,通常视为动词性短语(表示一种行为),也可名词化指代这种行为或从事该行为的人/物。
    • 语体: 中性词,常用于口语和一般书面语描述。

“卖冰”在汉语词典中的核心释义是出售冰块。它是一个描述特定商业行为的动宾短语,根植于中国利用天然冰解暑的历史传统。其含义可扩展至售卖各类冰镇饮品或食品。这个词反映了季节性的生活需求和历史上的物质文化,在现代汉语中主要用于描述与销售冷饮相关的行为或场景。来源参考:《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北京风俗图谱》([日] 青木正儿 编, 内田道夫 解说, 对古代北京包括市井买卖如卖冰等有详细描绘和考证)。

网络扩展解释

“卖冰”是一个汉语词语,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中存在差异,主要分为以下两种解释:

1.把握时机的隐喻(主流解释)

2.不切实际的行为(少数释义)

使用建议

两种解释的差异反映了语言演变中的语义分化,建议根据具体语境选择合适含义。

别人正在浏览...

扳机抱团儿罢散敝甲布化步态蹒跚豺狼当道惩恶劝善称家有无赤蛾侈质抽拔摴蒱出孝从马捣蒜东一筢子西一扫帚厄井放世风尘之警凤跱龙拿浮扬福智纲提领挈干桢皋卢狗蝇滚溜何不厚厚敦敦槐膏蟭螟继绪倦妆絶新狸豆捩手覆羹溟沐明姿墨客骚人蜺帱翩幡强买强卖清道旗三纲五常三合会生财有道守训霜札嵩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王迹尪陋王诛綫溜显媚先行者肖象犀表稀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