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奋武的意思、奋武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奋武的解释

扬武;用武。《书·禹贡》:“二百里奋武卫。” 孔 传:“文教外之二百里。奋武卫,天子所以安。” 孔颖达 疏:“由其心安王化,奋武以卫天子,所以名此服为安也。” 三国 魏 曹丕 《述征赋》:“命元司以简旅,予愿奋武乎 南鄴 。” 唐 元稹 《王进岌冀州刺史》:“兵兴已来,习为奋武之地。” 清 魏源 《<海国图志>叙》:“何患攘剔之无期,何患奋武之无会?”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奋武”是一个汉语复合词,其含义可以从字源和合成词义两个层面进行解析,主要形容振奋勇武的精神或施展武力。以下是基于权威汉语词典和语言学研究的详细解释:


一、字义解析

  1. 奋(奮)

    • 本义:甲骨文字形像鸟振翅欲飞,《说文解字》释为“翬也”(振翅高飞),引申为“振作”“发扬”。
    • 引申义:鼓起勇气、振奋精神,如《广雅·释诂》注:“奋,振也。”

      来源:《汉语大字典》(第二版),四川辞书出版社,2010年。

    • 本义:从“止”(脚)从“戈”,会意持戈行进,《说文解字》称“止戈为武”,原指军事行动,后泛指勇力、威势。
    • 引申义:勇猛、刚健,如《诗·郑风》中“孔武有力”。

      来源:《古文字谱系疏证》,商务印书馆,2007年。


二、合成词“奋武”的释义

“奋武”为并列式复合词,强调“振奋”与“勇武”的结合,常见于古典文献:

  1. 振奋武力,展现勇猛

    • 《尚书·泰誓》:“奋武卫,攘奸宄。” 指振奋武力以保卫疆土。

      来源:《十三经注疏·尚书正义》,中华书局影印本。

    • 《汉书·刑法志》:“奋武扬威,以安社稷。” 形容施展武力以显国威。
  2. 精神层面的勇武气概

    • 清代小说《荡寇志》:“将士皆奋武争先。” 指将士精神振奋、勇往直前。

      来源:《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4年。


三、现代用法与语义边界

在现代汉语中,“奋武”属书面语,多用于历史或文学语境:


四、权威参考来源

  1. 纸质辞书
    •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2. 学术数据库
    • 汉典(zdic.net):收录《说文解字》《康熙字典》等原始文献
    • 中华经典古籍库(publish.ancientbooks.cn):提供《十三经》等校勘本

(注:因部分古籍无直接网络链接,建议通过专业数据库或图书馆获取原文。)

网络扩展解释

“奋武”是一个古汉语词汇,主要含义为扬武、用武,强调通过武力或军事力量展现威势或实现目标。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含义

“奋”指奋发、振作,“武”指武力或军事。合起来表示振奋武力、彰显军事力量,常用于描述国家或军队的武力行动。例如:


二、历史语境中的使用

  1. 政治与军事结合
    古代常将“奋武”与“文教”对应,体现“文武并重”的治国思想。如《禹贡》中将“奋武卫”与“文教”并列,说明武力是维护安定的手段之一。
  2. 文学表达
    曹丕《述征赋》中“予愿奋武乎南鄴”,借“奋武”表达征战沙场的壮志;清代魏源在《海国图志》中则用此词呼吁加强国防。

三、现代应用

现代汉语中,“奋武”已较少使用,多见于古文研究或历史文献分析。其核心含义可引申为积极行动、展现力量,但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


“奋武”是一个兼具军事与文学色彩的古典词汇,强调通过武力或行动实现目标,常见于古代政治、军事文献及文人作品中。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尚书》《述征赋》等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跋烛之咨北戎比基尼笔吏豳风图炳麟不奈藏猫儿柴灶成品抽裂传胤打供大滑黨庠吊胆惊心动片房宇反粒子飞祸废坠封建社会扶弱抑强拂子顾乃红鱼楛矢之贡鹄衣嘉靖八才子剑腹饴脣基础理论节欲金屋贮娇就正刻砥口逻肚攒领航漉汔漫谈缅甸弄妆切糕锲核凄迷稔恶盈贯镕裁弱柳三尸神汤汤荡荡社会福利水腹厮吵四脯着地虽故宿物铜臭问寝视膳五粒松香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