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给廪的意思、给廪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给廪的解释

亦作“ 给稟 ”。官府供给粮食。 清 褚人穫 《坚瓠补集·蛙给廪》:“《水经注》《晋中州记》:‘ 惠帝 闻蛙鸣,问官蛙私蛙。太子令 贾胤 对曰:在官为官蛙,在私为私蛙。帝曰:若是官蛙,可给廪。’给廪之语,政可笑。”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给廪”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结合以下内容综合解释:

  1. 词义解析
    “给廪”指官府供给粮食,属于动宾结构。其中“给”表示供给,“廪”原指粮仓,后引申为动词“发放粮食”之义()。例如《说文解字》提到“廪”本为储粮之所,后衍生出“官府发放粮食”的用法,如“廪食”即官府按月发放的粮食()。

  2. 读音与结构

    • 读音:“廪”正确读音为lǐn(第三声),吴方言中可能读作入声的“lin”()。
    • 结构:该词为“动词+名词”组合,类似“廪给”“廪食”等词,均表示官方对特定人群(如官员、生员)的粮食供给()。
  3. 历史背景与用例
    明清时期,“廪生”(即廪膳生员)即由官府定期发放钱粮的生员()。文献中亦有相关记载,如清代褚人穫《坚瓠补集》提到晋惠帝曾因“官蛙”之名,戏称“可给廪”,暗含官府供给粮食的典故()。

  4. 相关词汇

    • 廪食:官府按月发放的口粮()。
    • 仓廪:粮仓的总称()。
    • 廪粟:特指官府储存或发放的粮食()。

注意:该词属于古代行政用语,现代汉语中已不常用,多见于历史文献或文言文研究。如需深入考证,可参考《说文解字注》或明清地方志中的赋役制度记载(综合、)。

网络扩展解释二

给廪(gěi lǐn)是一个古汉语词语,形容给予、赐予或供养。下面将针对您提到的各个方面进行简要介绍。 拆分部首和笔画:给廪的拆分部首是“人”和“舌”,共计6个笔画。 来源:《庄子·外篇·让宰》中,出现了“子惠见于齐宣王,王问曰:‘何以施为?’子惠曰:‘贤者以其亲之,仕不以其请之,起居不以其言之。’王曰:‘宅予廪馈。’子惠曰:‘宅予廪龠,奈何?予亦食上者也。’王曰:‘庶宅予廪食,非其亲而予之也。’”之后,“给廪”一词开始广泛应用于描述赠与食物或物品的行为。 繁体:在繁体汉字中,“给廪”被写作“給廩”。 古时候汉字写法:在古汉字的写法中,给廪被写作“給廩”。 例句:他慷慨解囊,给廪贫人,让他们度过了寒冷的冬天。 组词:给床、给浆、给糟、给酒等。 近义词:施与、供给、供养等。 反义词:索求、剥夺、拒绝等。 希望以上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如果还有其他问题,欢迎继续提问。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