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山阳泪的意思、山阳泪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山阳泪的解释

指怀念故友之泪。 清 陈维崧 《满路花·赠梵公》词:“ 平山堂 下,鸿爪依稀记, 北邙 王 与 宋 ,曾同醉。重逄瓶拂,顿下 山阳 泪。”参见“ 山阳笛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山阳泪”是一个源自中国古典文学的典故性词语,其核心含义是指对故友深切怀念或感伤旧事的悲戚之泪。其典故背景和详细释义如下:

  1. 典故来源与核心含义: “山阳泪”的典故出自魏晋时期文学家向秀的《思旧赋》及其序。向秀是“竹林七贤”之一,与嵇康、吕安交谊深厚。嵇康、吕安因得罪权贵司马昭而被杀害。后来,向秀被迫赴洛阳应郡举,途经嵇康、吕安在山阳(今河南焦作一带)的旧居,闻邻人笛声,感怀亡友,悲从中来,于是写下了著名的《思旧赋》。赋序中描述了“日薄虞渊”、“寒冰凄然”的萧瑟景象,以及听到“邻人有吹笛者”时,触发了对亡友的无限追思与悲痛(见《文选·卷十六》收录的《思旧赋》)。因此,“山阳泪”特指因重游故地、追念亡友或感伤往事而流下的悲怆泪水,蕴含着深切的物是人非、生死相隔之痛。

  2. “山阳”的地域指代与象征意义: 在典故中,“山阳”具体指嵇康、吕安旧居所在地(河内郡山阳县)。后世文学中,“山阳”一词逐渐超越了具体地理概念,象征着一个承载着深厚友谊、美好过往,但如今已物是人非、令人感伤的地方。它成为触发怀旧伤逝之情的符号化地点。

  3. 与“闻笛”意象的紧密关联: “山阳泪”常与“闻笛”或“邻笛”的意象相伴出现。在《思旧赋》中,邻人的笛声是触发向秀悲情的直接媒介。因此,“山阳闻笛”或“邻笛山阳”也成为表达怀旧伤逝之情的经典典故组合,进一步强化了“山阳泪”的情感内涵。

  4. 在古典诗词中的运用与影响: 后世文人常借用“山阳泪”或相关典故来表达对故友的悼念、对往事的追怀或对时代变迁的感伤。例如唐代诗人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写道:“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其中“闻笛赋”即指向秀的《思旧赋》,借以抒发对亡友王叔文等的深切怀念和人事全非的感慨。这使得“山阳泪”成为中文里一个极具文化底蕴和情感张力的文学意象。

总结定义: “山阳泪”是一个源自魏晋典故的汉语词汇,意指因重访故地、追念亡友或感怀消逝的美好时光而产生的深切悲戚之泪。它承载着对往昔情谊的珍视、对逝者的哀思以及对世事沧桑的无奈与感伤,是中文里表达怀旧伤逝之情的经典意象。

参考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

“山阳泪”是一个汉语文学典故词汇,其含义和背景可综合解释如下:

基本含义

“山阳泪”指因怀念故友而流下的泪水。该词源自古代文人雅士对逝去友情的追思,具有浓厚的文学色彩。

典故溯源

  1. 核心出处:与“山阳笛”典故同源,均出自魏晋时期向秀的《思旧赋》。向秀途经故友嵇康、吕安的山阳(今河南焦作)旧居时,闻邻人笛声而触景生情,写下悼念之作。
  2. 演变过程:
    • 魏晋时期以“山阳笛”象征物是人非的感怀
    • 清代文人陈维崧在《满路花·赠梵公》中首次使用“山阳泪”一词:“重逄瓶拂,顿下山阳泪”,将听觉意象转化为情感具象化表达。

文学应用

特别说明

需注意与字面含义区分:该词并非描述山阳地区(地理名词)的泪水,而是特指典故化的怀旧情感。其文化内涵已超越地域限制,成为中文悼亡文学的重要符号。

如需进一步了解相关典故的演变脉络,可参考《思旧赋》原文及清代词话中对陈维崧词作的评注。

别人正在浏览...

北群空咇咇剥剥碧芳簿牒长庆赤充栋汗牛宠契穿带触眼欑涂翠眊徂颜代追诋欺豆分瓜剖二智法兰西阶级斗争费口唇风状睾芷工饩鞲采光澈贵选古甎海浪何苦黄土包子活阎王获夷鉴世绞刑架解券碣石金凳局躬聚窟州距险快疾老婆舌头两雄令人莫测柳门竹巷垄墓甪里先生粘结青华帝君认作如晤散民少进誓山盟海失死四聪陶韦吐槽无迹可寻无理笑耍头回小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