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风往来的通道。 南朝 齐 孔融 《海赋》:“空居无俗,素馆何尘,谷门风道,林路云真。” 宋 文天祥 《正气歌》序:“乍晴暴热,风道四塞,时则为日气。”
2.犹言风范道德。《南齐书·高帝纪下》:“风道沾被,升平可期。”《南齐书·豫章文献王嶷传》:“丞相风道弘旷,独秀生民。”
3.谓行事的方式。《魏书·崔浩传》:“贼前行不止,后已离絶,宜分军隐出,奄击不意。风道在人,岂有常也。”
風道是一个多维度概念,其核心指代空气流动的路径或通道,具体可分为以下三个义项:
一、自然地理学角度
指地形形成的天然通风路径,如峡谷、山隘等地理结构形成的定向气流通道。《地理学大辞典》指出,中国新疆的阿拉山口因天山与阿拉套山夹峙形成典型风道,年均强风天数超过165日。
二、建筑工程学定义
在建筑设计中特指为调节空气流通而规划的系统性通道。《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术语标准》(GB/T 51161-2016)将其定义为"通过空间布局或构件设置形成的可控气流路径",包含垂直风井、水平通风廊道等类型。
三、传统文化意象
古代文献中常作为自然现象的象征载体,《淮南子·地形训》记载"八风所生,起于四通道",其中"通道"即含风道之意,喻指天地气息往来的神秘路径。唐代李善注《文选·风赋》时,更将风道引申为"天地呼吸之窍"的哲学概念。
该词在实际应用中需结合具体语境,如气象预报强调其自然属性,建筑规范侧重功能设计,文学创作则多取象征意义。
“風道”(风道)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因语境不同而有所差异。以下为综合解释:
指空气流通的通道,通常由混凝土、砖、玻璃钢等材料砌筑而成。在建筑和工程中,风道用于通风、排烟或输送处理后的空气,需符合消防规范(如安装70℃或280℃防火阀)。
常用耐火材料(如混凝土、镀锌板)建造,设计时需避免突然扩大/缩小,并安装防火阀、止回阀等安全装置。
如需更完整信息,可参考建筑规范、古籍文献或消防标准等来源。
靶心北罗酆兵经才赡苍翠充试出师未捷身先死出震之君綷縩地下宫殿对立统一规律奉常風蒲服玩负依富裕中农该管格饵公子观身固位何乐而不为江界江淹才尽浇激几顿解马稽礼眷求泪囊了佻抡捆没死活孟轲默意奶茶怒张剖觚千变万状洽普去暗投明权舆柔蔓鋭敏撒盐赡辞食不裹腹失当识机托肺附望祀微鄙五物享客挦绵扯絮狝剃小句硝熟喜母新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