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五物的意思、五物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五物的解释

(1).指五种地形上的物产。《周礼·地官·大司徒》:“以土会之灋,辨五地之物生。一曰山林,其动物宜毛物,其植物宜皁物,其民毛而方。二曰川泽,其动物宜鳞物,其植物宜膏物,其民黑而津。三曰丘陵,其动物宜羽物,其植物覈物,其民专而长。四曰坟衍,其动物宜介物,其植物荚物,其民晳而瘠。五曰原隰,其动物宜臝物,其植物宜丛物,其民丰肉而庳。因此五物者民之常,而施十有二教焉。”

(2).犹言五事。《周礼·地官·乡大夫》:“以乡射之礼五物询众庶:一曰和,二曰容,三曰主皮,四曰和容,五曰兴舞。” 贾公彦 疏:“物,事也。”

(3).五行。 三国 魏 刘劭 《人物志·九徵》:“其在体也,木骨、金筋、火气、土肌、水血,五物之象也。”参见“ 五行 ”。

(4).指金、银、龟、贝、布五种货币。《汉书·食货志下》:“凡寳货五物,六名,二十八品。”

(5).五色,五种颜色。《周礼·春官·保章氏》“以五云之物,辨吉凶水旱降丰荒之祲象” 汉 郑玄 注:“物,色也。视日旁云气之色降下也,知水旱所下之国。 郑司农 云:以二至二分观云色,青为虫,白为丧,赤为兵荒,黑为水,黄为丰……故曰凡此五物,以詔救政。” 宋 苏轼 《贺年启》:“效五物以观云,咸知岁美。”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五物在汉语词典中的释义主要包含以下三个层面,分别对应不同历史语境与学科领域:


一、古代礼制中的丝织品分类(核心义)

源自《周礼·天官·典丝》,指五种不同颜色的丝织物,象征方位与礼制:

「青、赤、黄、白、黑」 五色之帛,分别对应东、南、中、西、北五方。此为本义,体现周代以色彩区分等级与方位的礼法体系(《周礼注疏》,中华书局点校本)。

例:《周礼·天官·大宰》:「以九贡致邦国之用,五曰物贡。」郑玄注:「物贡,杂物鱼盐橘柚。」后引申丝帛为「五物」代表。


二、中医理论的五行对应物

在传统医学中,「五物」指代五行(木、火、土、金、水)关联的人体脏腑或物质:

  1. 肝(木):主筋,其荣在爪
  2. 心(火):主脉,其荣在色
  3. 脾(土):主肉,其荣在唇
  4. 肺(金):主皮,其荣在毛
  5. 肾(水):主骨,其荣在发

    此说见于《黄帝内经·素问》,为中医藏象学说的理论基础(《黄帝内经素问校注》,人民卫生出版社)。


三、泛指五类事物的统称

古代文献中「五物」亦作泛指,需依上下文判定:


现代使用提示

当代汉语中「五物」已非常用词,多见于古籍研究或中医领域。日常语境若出现,多指代具体五种物品(如「五物汤」),需结合具体领域释义(《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

网络扩展解释

“五物”一词在古籍中有多重含义,具体解释需结合不同文献语境,主要包含以下五类:

  1. 五种地形物产
    源自《周礼·地官·大司徒》,根据山林、川泽、丘陵、坟衍、原隰五种地形,划分对应的动植物及居民特征。例如山林产毛皮动物和皂角类植物,川泽产鳞甲类动物和莲芡类植物。

  2. 五类礼仪事项
    指古代乡射礼中的“五事”,即和(仪态和睦)、容(仪容端正)、主皮(射箭中靶)、和容(配合乐舞)、兴舞(舞蹈表现),用于选拔人才。

  3. 五行对应的人体象征
    三国时期刘劭《人物志》提出,五行(木、金、火、土、水)对应人体特征:木为骨、金为筋、火为气、土为肌、水为血,体现自然与人的关联。

  4. 五种货币类型
    古代货币体系中的金、银、龟甲、贝壳、布帛,曾作为流通等价物。

  5. 五色象征
    指青、赤、黄、白、黑五种颜色,常用于礼仪或方位标识。

以上解释综合了《周礼》、汉典及人物志等文献,不同语境下需具体分析。若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周礼》原文或相关历史典籍。

别人正在浏览...

伴饭指挥使保斗壁带嬖女驳彩才高八斗豺狼承明程期称誉翠花钿大脑炎当耍黨信大司东半球独峰驼都辇非复分例拊床浮丘公皋伊极妙旌别九窍峻介空降口劲夸诱愧谢逵卒痨瘵陇头水緑房埋轮门启泼野潜神嘿规千重钎子樵炭青岩如痴如梦声绩适如石头事制守数私了套语天珍梯接痛苦托盘天平文柏文鹄无所用心象瑱笑不唧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