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悬物貌。《方言》第七:“ 燕 赵 之郊县物於臺之上谓之佻。” 晋 郭璞 注:“了佻,悬物貌。”详“ 了鸟 ”。
“了佻”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分析综合理解:
核心含义
指悬物貌,即物品悬挂的状态或样子。最早见于《方言》第七卷:“燕赵之郊县物於台之上谓之佻”,晋代郭璞注释为“了佻,悬物貌”(、、)。
构词解析
从器物到抽象
陈独秀在《小学识字教本》中指出,由于悬挂常用钩环(“了佻”),后衍生出了结、了当等抽象含义,并进一步演变为表示动作完成的语助词。
可能的误用或引申
部分现代词典(如)将其作为成语,解释为“形容人轻浮、不稳重”(发音liǎo tāo)。这一用法可能源于对“佻”字单独含义的附会,但缺乏古代文献佐证,需谨慎对待。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方言》《尔雅》等古籍,或查阅《汉语大词典》等权威辞书。
了佻(liǎo tiāo)是一个描述人行为的词语,形容人轻浮、浮躁的性格和行为举止。
了佻由“亼”(人)和“果”(木)两个部首组成。它的总笔画数为14。
了佻一词的来源较为复杂,既有汉字含义的发展演变,也可能受到外来语的影响。因此,无法确定其确切来源。
了佻的繁体字形式为「瞭佻」。
古时候,汉字的写法和现代有所不同。了佻在古代的写法为「瞭佻」。
1. 他的了佻举止常常让人感到不舒服。
2. 这位女士过于了佻,一点都不稳重。
了缺(liǎo quē):形容人没有耐心,容易厌烦。
轻浮、不稳重、浮躁
稳重、沉稳、谨慎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