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犹轮菌。堆积貌。 清 钱谦益 《叙州府知府赵君墓志铭》:“于是夷地盐布愈多,价亦贱,且抡捆狼藉而不可计。”
“抡捆”是一个古汉语词汇,读音为lún kǔn,其含义及用法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解释如下:
基本释义
指“堆积貌”,即物品杂乱堆积的状态,与“轮菌”(盘曲貌)相关。例如清代钱谦益在《叙州府知府赵君墓志铭》中描述:“夷地盐布愈多,价亦贱,且抡捆狼藉而不可计”,此处“抡捆”形容盐布堆积散乱的情景。
使用背景
该词多见于古籍或特定历史文献中,现代汉语已较少使用。其构词方式为“抡”(挑选、挥动)与“捆”(捆绑)的组合,但整体含义偏向描述堆积的状态。
相关扩展
在部分文献中,“抡捆”可能与“狼藉”连用,进一步强调杂乱无序的场面,如例句中“抡捆狼藉”即双重叠加表达堆积的混乱感。
如需查看更多古籍用例或具体文献来源,中的历史典籍或权威词典(如《汉语大词典》)。
《抡捆》是一个汉字词语,由两个字组成。其中,“抡”是副部首“手”,表示与手相关的动作;“捆”是由“扌”(手的偏旁部首)和“困”(本字)组成,表示将几样东西用绳索等捆绑在一起。
《抡捆》的首字“抡”拆分部首为“手”(shǒu),共有7画,“捆”拆分部首为“扌”(sǒu)和“困”(kùn),共有11画。
《抡捆》是一个现代汉字词语,源自古代汉字。在繁体字中,仍然是以同样的形式和意义存在,没有发生变化。
根据古代《康熙字典》的记载,古时候的《抡捆》写法和现代写法基本保持一致,并没有明显的差异。
1. 他将木条抡捆在一起,用来搭建临时的棚子。
2. 农民把稻草抡捆成捆,准备喂养家里的牲口。
相关词语:捆绑、捆扎、纠缠、绑扎、扎捆、扎实。
组词:抡杆、抡棍、捆绑、扎捆。
近义词:捆、扎、绑。
反义词:解绑、松散、散开。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