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权舆的意思、权舆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权舆的解释

(1).起始。《诗·秦风·权舆》:“今也每食无餘,于嗟乎!不承权舆。” 朱熹 集传:“权舆,始也。” 三国 魏 曹丕 《登城赋》:“孟春之月,惟岁权舆,和风初畅。” 清 黄宗羲 《<淮安戴氏家谱>序》:“ 武王 克 商 ,封 微子 於 宋 ,七世而曰 戴公 ,此 戴 姓之权舆也。”

(2).萌芽;新生。《大戴礼记·诰志》:“於时冰泮发蛰,百草权舆。”《后汉书·鲁恭传》:“今始夏,百穀权舆,阳气胎养之时。”《晋书·戴若思传》:“今天地告始,万物权舆。”参阅 清 钱大昕 《潜研堂集·答问》。

(3).黄色。参见“ 权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权舆"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古典色彩的词汇,其核心含义指向事物的起始与萌芽状态。从词源学角度分析,"权"本义为秤锤,可引申为衡量、起始;"舆"原指车厢,后扩展为承载、基础,二者结合后形成"初始、开端"的抽象概念。

根据《汉语大词典》释义,该词包含两层含义:

  1. 动词用法,表示草木萌芽或事物起始,如《诗经·秦风·权舆》中"于嗟乎!不承权舆",指周朝旧贵族的没落未能承续最初的兴盛状态。
  2. 名词用法,指代事物的初始阶段,如明代方孝孺《林泉读书斋铭》"蓄德在身,犹艺之权舆",强调道德修养需从基础阶段积累。

该词的权威性在《辞源》(商务印书馆)中得到印证,其注解强调"权舆"多用于描述抽象概念的起始,相较于普通白话词汇更具典雅特征。现代汉语中,该词主要出现在文学创作或历史研究领域,例如描述文化现象的起源时,可用"华夏礼乐制度之权舆"。

语言学家王力在《古代汉语》中指出,类似"权舆"的双音节复合词在先秦文献中的出现,反映了汉语词汇从单音词向复音词过渡的重要发展阶段,具有语言学研究价值。

网络扩展解释

“权舆”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quán yú,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释义

  1. 起始;开端
    源自草木初生的状态,引申为事物的初始阶段。例如《诗经·秦风·权舆》中“不承权舆”即感叹无法延续最初的美好。
  2. 萌芽;新生
    形容事物初现或发展的早期状态,如《大戴礼记》中“百草权舆”描述草木萌芽。
  3. 黄色(较少用)
    古汉语中偶尔指代黄色,但此义项在现代已罕见。

二、文学应用

在《诗经·秦风·权舆》中,该词被用于表达对今昔生活的对比。诗中贵族感叹昔日“夏屋渠渠”(住大屋、食丰盛),如今却“每食无余”,通过“权舆”暗喻盛景的消逝,讽刺统治者待贤不终。


三、其他用法


“权舆”核心含义为“起始”,常见于古典文学,需结合语境理解。如需进一步探究,可参考《诗经》相关注释或权威词典(如汉典)。

别人正在浏览...

昂首天外半辈子悲声载道碧油油拆袜线觇见陈论持刀弄棒村媪典章雕谈对不过法我见風逆格天彻地公膳工时攻注官僚资本掼纱帽古今中外过山龙行夥耗耄薅田合伴和风细雨活径机键伎术官九流技养纪游鶪鶪开辟考勤簿科普客星口利苦笋零售路照漫决冥福拟死沤点侵衊弃妾森严声势汹汹升资霜鞞水霤推求沃灌五卜物端乡来晓谙小业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