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非直的意思、非直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非直的解释

不但;不仅。《史记·淮南衡山列传》:“今吾国虽小,然而胜兵者可得十餘万,非直适戍之众,鐖凿棘矜也。” 唐 张鷟 《游仙窟》:“ 十娘 非直才情,实能吟咏;谁知玉貌,恰有金声。” 章炳麟 《社会通诠商兑》:“反而观吾党所持者,非直与宗法无似,而其实且与之僢驰。”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非直”是一个古汉语复合词,其含义需结合“非”与“直”二字的本义及古文献用例来理解。以下从汉语词典角度进行详细解释:

一、核心释义 “非直”意为“不仅”、“不只是”、“非但”,表示递进关系,强调后项比前项程度更深或范围更广。它在句中起连接作用,用于否定前项的唯一性或简单性,引出更重要的后项。

二、字义拆解与组合

  1. 非:本义为“违背”,引申为否定副词,表示“不是”、“不对”。在“非直”中起否定作用。
  2. 直:本义为“不弯曲”,引申有多个义项:
    • 副词义:“仅”、“只”、“只是”(此义项在古汉语中常见)。
    • 形容词义:“正直”、“公正”。
    • 名词义:“价值”、“代价”(通“值”)。
    • 动词义:“遇到”、“当值”。
    • 连词义:“即使”、“就是”。 在“非直”组合中,“直”取副词义“仅”、“只”。
  3. 组合义:“非直” = “非”(不是) + “直”(仅仅) → “不是仅仅…(而是…)”,即“不仅”、“不只是”。

三、古文献用例佐证

  1. 《孟子·公孙丑下》:“王自以為與周公孰仁且智?...非直為觀美也,然後盡於人心。” (孟子·公孙丑下)
    • 释义:齐宣王问孟子,自己与周公相比谁更仁德智慧?孟子回答(大意):…不仅是为了看起来好看,而是要真正满足人心。
  2. 《礼记·祭义》:“天子有善,讓德於天;諸侯有善,歸諸天子;大夫士有善,薦於諸侯。…非直 以尊讓也,教民追孝也。” (礼记·祭义)
    • 释义:…(这样做)不仅是为了尊崇和谦让,也是为了教导百姓追念孝道。

四、权威辞书释义参考

  1. 《汉语大词典》(罗竹风主编,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
    • 虽未单独收录“非直”词条,但在“直”字的副词义项下(义项⑧:仅;只是)引用了包含“非直”的古籍例句(如《孟子》例),明确了其作为“不仅”、“不只是”的含义。
  2. 《古代汉语虚词词典》(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古代汉语研究室编,商务印书馆出版):
    • 在相关虚词(如“非”、“直”)的辨析和连词用法中,会涉及“非直”这类复合虚词的用法,解释其表示递进关系的功能。
  3. 《王力古汉语字典》(王力主编,中华书局出版):
    • 在“直”字条下,明确列出副词义项“仅,只”,并常引《孟子》、《战国策》等书证。理解“非直”需基于此义项。

五、总结 “非直”是古汉语中一个表示递进关系的复合连词,意为“不仅”、“不只是”、“非但”。其构成源于否定副词“非”与表限止的副词“直”(义为“仅”、“只”)的结合。理解该词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直”在此语境下的副词义。该词多见于先秦及两汉文献,现代汉语中已不常用,主要出现在古籍阅读或仿古写作中。

来源参考:

网络扩展解释

“非直”是一个文言词汇,主要表示递进关系,含义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不但”“不仅”。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基本含义
    该词由“非”和“直”组合而成,在古汉语中作连词使用,强调事物或行为不限于某一层面,而是存在更深层次的关联或扩展。例如《史记·淮南衡山列传》中“非直适戍之众”即表达“不仅仅是戍边的士兵”之意。

  2. 文献用例

    • 《游仙窟》中“十娘非直才情,实能吟咏”,意为十娘不仅有才华,还擅长作诗;
    • 章炳麟《社会通诠商兑》用“非直与宗法无似”说明观点对比的递进性。
  3. 字义分解(补充)

    • 非:表否定,此处引申为“不限于”;
    • 直:本义为“直接”,在复合词中虚化为强调范围的副词。

若需更多例句或语境分析,可参考《史记》及唐代文学作品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半老头襃女步伐春精毳殿凼肥大校刁滑动能定理独舂飞砂走石缚鸡弄丸刚鬣膏环高举深藏广播卫星地面站龟厌不告劾死鹤饮荒坠火铺虎皮羊质浇风薄俗交荐静处筐箧连口隆庆窑谋量排兵布阵蓬山评判濮阳市乾风戕杀青地砌台球杖染丝洳湿丧服沙吒升缺时运不齐收割手镐受累水泵炭库怗然透澈推转托幽拓张帏次五行相胜五袴讴响珰珰相值潇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