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即 蓬莱山 。相传为仙人所居。 南朝 梁 沉约 《桐柏山金庭馆碑》:“望 玄洲 而骏驱,指 蓬山 而永騖。” 唐 李商隐 《无题》诗:“ 蓬山 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清 孔尚任 《桃花扇·栖真》:“旧人重到, 蓬山 路通。”参见“ 蓬莱山 ”。
(2).官署名。秘书省的别称。 唐 王勃 《上明员外启》:“更掌蓬山之务,麟图缉謚。”《旧唐书·刘子玄传》:“蓬山之下,良直差肩;芸阁之中,英奇接武。” 宋 陆游 《喜杨廷秀秘监再入馆》诗:“公去蓬山轻,公归蓬山重。”参见“ 蓬莱 ”。
蓬山在汉语词典中的释义可分为三个层次,兼具神话色彩与文学象征意义:
指蓬莱山,中国古代神话中东海仙人居住的五座神山之一(另为方丈、瀛洲、岱舆、员峤),以缥缈难寻著称。
来源:《汉语大词典》第一版(上海辞书出版社)、《辞海》(第七版)均收录此义项,引《史记·封禅书》载:“自威、宣、燕昭使人入海求蓬莱、方丈、瀛洲,此三神山者,其传在勃海中。”
因蓬莱被视为凡人不可达之境,故衍生为“难以抵达之处”的隐喻,常见于古典诗文。
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商务印书馆)释义中强调其“喻指渺茫难求之所”,如李商隐《无题》“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即用此意。
在诗词中特指恋人间的分离或难以逾越的障碍,尤其因李商隐诗句的经典化而成为固定意象。
来源:王力《古代汉语》注释指出,唐代以降,“蓬山”在爱情题材中多借指“可望不可即的恋人居所”,承载相思阻隔的怅惘。
权威参考文献(无有效链接时标注来源):
“蓬山”一词主要有以下两层含义,综合多个权威来源解释如下:
如需进一步了解诗词引用或地理考据,可查阅汉典、古籍文献等来源。
艾萧白干白獭髓保护接地薄湿湿宾采避世绝俗漕司舂杵楚舞吴歌出险从打淬练弹墨绫道路得也么杜牧繁弦急管粉骨糜躯富丽堂皇乖忤桂枝客合朝和均嘉迹娇客京官久屈觉剑勘查兰交劳主闾娵眇然铭镌搦朽磨钝漂沦铺监七贵三公轻师群情激昂穰穰劳劳揉摩三关森严删剪山形神服沈毅涉禽类十直随斜梯气酒惕隐童婚围堵蓊郁小史徙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