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凼肥的意思、凼肥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凼肥的解释

我国南方农村把垃圾、树叶、杂草、粪尿等放在氹里沤制成的肥料,主要用作稻田基肥。 陈广生 崔家骏 《******的故事·新少年的先锋》:“有一次大家帮助农业社挖氹肥,因为工具少,他就卷起裤腿,跳进田边的氹肥池里用手挖。”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凼肥(dàng féi)是汉语中一个具有特定农业含义的词汇,指一种传统有机肥料。其释义可从以下角度展开:


一、字义解析

  1. "凼"

    方言用字,本义指"水坑" 或"小水塘",常见于南方地区(如湖南、江西等地)。其字形为"凵"(象形坑洼)加"水",强调蓄水功能。

    来源:《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第256页。

  2. "肥"

    泛指"肥料",即能供给植物养分的物质。


二、词义定义

凼肥指将人畜粪便、植物秸秆、杂草等有机物 投入坑凼(水坑)中,经沤制发酵 而成的农家肥。其核心特点为:


三、制作方法与用途

  1. 制作流程:

    在田间或屋舍旁挖坑蓄水,投入青草、粪尿、污泥等,混合后封盖沤制。经微生物分解(通常需1-3个月),腐熟后呈黑褐色泥状物。

    来源:《农政全书》明代徐光启著(卷四"粪壤"篇)。

  2. 农业价值:

    • 富含氮、磷、钾及有机质,可改良土壤结构;
    • 常用于水稻田基肥,亦适用于旱地作物;
    • 成本低且就地取材,是生态农业的重要实践。

      来源:中国科学院《中国有机肥料资源》(1994年)第112页。


四、地域文化背景

凼肥盛行于长江流域及以南水稻种植区,与当地"塘泥肥田" 的农耕传统密切相关。方言中亦称为"凼粪"(如赣语)、"草塘泥"(吴语),反映了地域农作智慧。

来源:复旦大学《汉语方言大词典》(1999年)第4217页。


五、现代意义

随着化肥普及,凼肥使用减少,但其"循环利用有机物" 的理念契合可持续发展需求,近年作为绿色肥料 再度受到生态农业倡导者重视。

来源:农业农村部《有机肥料生产与应用技术指南》(2020年)。

网络扩展解释

“凼肥”是中国南方农村特有的一种有机肥料制作方式,具体解释如下:

  1. 定义与原料
    凼肥是通过将垃圾、树叶、杂草、粪尿等有机废弃物混合放入坑中(即“凼”),经长时间沤制发酵而成的肥料。其名称中的“凼”指小型蓄水坑,读音为“dàng”(ㄉㄤˋ)。

  2. 用途与特点
    主要用作稻田基肥,可改善土壤结构、增加肥力。其养分含量较低(如氮含量约0.3%-0.45%),但富含有机质,适合长期改良土壤。

  3. 制作方法
    在田头或屋旁挖坑,将原料堆积后加水密封,利用微生物分解腐熟。此过程需定期翻动以促进发酵,耗时数月至半年不等。

  4. 地域性与别称
    因制作方式类似沤肥,部分文献中将“沤肥”与“凼肥”视为同义词,但后者更强调坑沤的形态特点。

凼肥是南方传统农业中资源循环利用的典型案例,通过自然发酵将废弃物转化为生态肥料,兼具环保与实用价值。

别人正在浏览...

拔队白衣尚书板画保镳卑躬屈膝冰屋避株蟾壶嚵荣出臆黛蓄刀过竹解悼亡大至大宗师低黯电子琴奋战负俗之讥纲纽高操鬲闭棺中悬镜寡浅孤恓海宴河清好色鹤梦嚾噪薉孽胡揪混浊火眼贾儿鲛奴街尾急龙车精粗近台空勤劳劳嚷嚷劳慰连楹列民慢訑梦谶挠败秦山核电站全体三韵石韦疏镂死心眼儿土巴庚猥集伪物圬墁险徼衅发萧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