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刚鬣的意思、刚鬣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刚鬣的解释

(1).古代祭祀所用猪的专称。《礼记·曲礼下》:“凡祭宗庙之礼,牛曰一元大武,豕曰刚鬣。” 孔颖达 疏:“豕肥则毛鬣刚大也。” 唐 李翱 《陵庙日时朔祭议》:“谨以一元大武、柔毛、刚鬣、明粢、薌萁、嘉蔬、醴齐,敬修时享,以申追慕,尚享。”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一:“敬以玉帛、一元大武、柔毛、刚鬣、明粢、香萁,嘉荐、醴齐,备兹禋瘞,用伸报本。”

(2).豪猪。 晋 郭璞 《山海经图赞·豪彘》:“刚鬣之族,号曰豪狶。”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刚鬣是古代汉语中用于祭祀礼仪的专称,指代体型肥硕、鬃毛刚硬的猪。《礼记·曲礼下》记载:“凡祭宗庙之礼……豕曰刚鬣”,此处“豕”即猪,“刚”形容其毛质坚硬,“鬣”特指动物颈背部竖立的长毛。该词最早见于先秦礼制文献,用于祭祀时对牺牲的正式命名,强调祭品需符合形貌特征与神圣性要求。

汉代经学家郑玄在《礼记注疏》中阐释:“豕肥则毛鬣刚大也”,指出刚鬣需选择膘肥体壮的猪,其鬃毛因皮下脂肪充盈而显得粗硬挺立,这种特征被视为祭品合乎规格的标志。唐代孔颖达进一步补充:“刚鬣者,豕肥则毛鬣刚大,故号刚鬣也”,强调祭祀用猪的生理特征与礼仪称谓之间的直接关联。

在训诂学层面,《说文解字》对“鬣”的释义为“发鬣鬣也”,段玉裁注疏引申为“凡刚而劲者曰鬣”,说明该字本义即包含刚硬特质。而“刚”在《尔雅·释兽》中被用于描述兽类毛发的质地,二者结合构成具有礼制色彩的复合称谓。

现代《汉语大词典》收录该词条时,除引证《礼记》外,还列举了清代学者孙希旦《礼记集解》中“豕肥则其鬣刚”的训释,体现词义传承的连贯性。该词现已不作为日常用语使用,但在研究古代祭祀制度、礼仪文献时仍具学术价值。

网络扩展解释

“刚鬣”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解析:

一、基本释义

  1. 祭祀专用猪的称谓
    古代祭祀时,对猪的专称,特指体肥毛硬、鬃毛刚劲的猪。《礼记·曲礼下》记载:“凡祭宗庙之礼,牛曰一元大武,豕曰刚鬣。” 孔颖达解释为“豕肥则毛鬣刚大也”,即猪肥壮时鬃毛坚硬。

  2. 豪猪的别称
    在动物学中,“刚鬣”也指豪猪(又称箭猪)。晋代郭璞在《山海经图赞·豪彘》中称:“刚鬣之族,号曰豪狶。” 因其背部密布刚硬的棘刺而得名。

二、发音与构成

三、文献用例

唐代李翱《陵庙日时朔祭议》和宋代文莹《玉壶清话》均提到祭祀时使用“刚鬣”代指猪,可见其在礼仪中的规范性。

如需更详细的古籍原文或现代研究,可参考汉典、沪江词典等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安忍无亲谙悉保命逼不得已不便册礼澄静弹兑大企业殿后冬荣断渚杜酒芳茝泛越凤池丰虚干弄贡情勾引归降弘新恢宏大度忽其捷克人金田起义郡朝科斗子懒惰良师良夜龙腾虎踯履行漫略明祇搦笔濆泉迫逐秋标求合秋秋翐翐缺谬群蚁附膻诎曲日旰设燕施灵视事石堰诗咏书阁水怒思士操素志踏步床沓集紊烦蜗书无关相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