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筐箧的意思、筐箧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筐箧的解释

用竹枝等编制的狭长形箱子。《晏子春秋·杂下十八》:“厚取之君而不施于民,是为筐篋之藏也,仁人不为也。”《荀子·王制》:“故王者富民,霸者富士,仅存之国富大夫,亡国富筐篋,实府库。筐篋已富,府库已实,而百姓贫,夫是之谓上溢而下漏。”《南史·刘苞传》:“少好学,能属文,家有旧书,例皆残蠹,手自编辑,筐篋盈满。” 明 唐顺之 《叙广右战功》:“自是诸 猺 妇来者至数百人,夫人倾筐篋针头线尾皆尽,犹不能给。”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筐箧是汉语中表示盛物器具的合成词,由“筐”和“箧”组合而成。根据《汉语大词典》解释,“筐”指用竹篾、荆条等编织的圆形或方形盛器,常见于农耕、仓储等场景;“箧”则指小型箱子,多用于存放衣物、书籍等细软物品,如“书箧”“行箧”。两字连用后,“筐箧”泛指竹编或木制的容器,亦可引申为收纳、承载的象征。

从语义演变看,“筐箧”在古文献中多指代具体的储物工具。例如《礼记·曲礼》载“苞苴筐箧”,指包裹与箱笼,体现其日常实用性。唐代杜甫《秋兴八首》中“匡衡抗疏功名薄,刘向传经心事违”一句,后世注疏家以“筐箧”喻指学识积累,扩展了其文化内涵。

现代汉语中,“筐箧”的使用频率较低,但仍保留于文学及方言表达中。例如《现代汉语词典》将其标注为“书面语”,释义为“盛物的竹器”。部分民俗研究文献提到,闽南语等方言中仍用“筐箧”称呼传统竹编容器,体现语言活态传承。

(注:本文释义综合参考《汉语大词典》第2版、《礼记注疏》、《杜诗详注》及《中国民间工艺志》等权威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

“筐箧”是汉语中一个合成词,其含义和用法可结合“筐”与“箧”的单独释义及文献用例综合解释如下:

基本词义

“筐箧”指用竹子、柳条等材料编制的盛物器具,主要用于贮藏布帛、书籍等物品。其中:

结构与材质

用途与文献例证

  1. 贮藏功能
    用于存放布帛、书籍等物,如《荀子·荣辱》提到“约者有筐箧之藏”,表明其作为储物器具的用途。
  2. 象征意义
    在文献中可引申为财产或礼聘之物,如《左传·昭公十三年》记载卫人以“一箧锦”馈赠叔向,体现贵重性。

扩展说明

“筐箧”在古汉语中常与“筥”(圆形竹器)对举,如《诗经·周颂》中“载筐及筥”即区分方、圆两种器型。现代语境中,该词多用于书面语或特定文化表达。

如需进一步了解,可查阅《汉语大词典》或《说文解字》相关条目。

别人正在浏览...

謷将阿特拉斯柏谷山八茧蚕不辨真伪才卿仓圣谄薄车灯储君从槖大约电雷东女端凝顿羸胹鳖富子供床贺正红酥槐宰鰗鮧讲陈俭刻焦耳定律镌载驹影开浚款备辣酱琅邪台乐得离把陵忽隶御龙沈龙爪稆谷谩説满中灭弃忸忲暖气管拍话器具清跸如运诸掌石染时钟收杀瘦子鼠黏子螳臂当车天文数字突发性吐谈闲不容息写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