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膏环的意思、膏环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膏环的解释

食品名。以米面粉和水搓成细条,组之成束,入油炸而成。也称粔籹、寒具。犹今之馓子。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饼法》:“膏环,用秫稻米屑,水蜜溲之,强泽如汤饼麵。手搦团,可长八寸许。”原注:“屈令两头相就,膏油煮之。”《楚辞·招魂》“粔籹蜜饵,有餦餭些” 宋 朱熹 集注:“粔籹,环饼也。 吴 谓之膏环,亦谓之寒具,以蜜和米麵煎熬作之。” 清 吴伟业 《友人斋说饼》诗:“阁老膏环常对酒,徵君寒具好烹茶。”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膏环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传统油炸面食,其含义和特点可综合以下信息说明:

  1. 基本定义
    膏环是以糯米粉或面粉为主要原料,加水或蜂蜜调和后搓成细条,盘绕成束状,经油炸制成的食品。其形态和做法类似现代小吃“馓子”。

  2. 历史别称与记载

    • 别名包括“粔籹”“寒具”,宋代朱熹在《楚辞·招魂》注解中明确提到这一称呼。
    • 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饼法》详细记载了膏环的制作方法,强调需用秫稻米屑(糯米粉)混合水、蜜揉团,油炸后形成环状。
    • 清代吴伟业诗中亦提及膏环与茶酒搭配的饮食习俗。
  3. 现代对应与特点
    膏环口感酥脆,古代常作为茶点或节令食品。其制作工艺与现今的馓子、麻花等油炸面食相似,但原料更注重糯米粉的使用,且形状多为环状或束状。

膏环是兼具历史传承与地域特色的古代小吃,通过文献记载可追溯其名称演变和烹饪方式,反映了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丰富性。

网络扩展解释二

《膏环》一词的意思及来源: 膏环(gāo huán)一词是一个汉字词语,由两个字组成。它的意思是皇帝的带子或皇家的印章。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当时皇帝的权威和地位非常高,膏环就代表着皇帝的权力和统治。在古代,膏环是一种被用来表示皇帝身份和权威的重要标志。 膏环的拆分部首和笔画: 膏字的拆分部首是⺼(肉)部,环字的拆分部首是王(玉)部。膏字的总笔画数为13画,环字的总笔画数为11画。 膏环的繁体字: 膏环的繁体字形态为「膏環」。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写作膏环的时候,膏字和环字的形态稍有不同。例如,在汉字砍形文字学中,“肖”字是使用“肉”字作为膏字的引申形。环字的旧体在上部由“王”字代替了现代的“玉”字。 膏环的例句: 1. 皇帝戴上了他特制的膏环。 2. 这个膏环是皇室的重要徽章。 膏环的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组词:膏器、膏粱子弟、膏药、环城、环保、环形、环境、环视、环游、环节、环球 近义词:皇冠、王冠、权杖、印章 反义词:平民、庶民、普通人、印玺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