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涂而废的意思、半涂而废的详细解释
半涂而废的解释
半路上终止。比喻做事情有始无终。《礼记·中庸》:“君子尊道而行,半涂而废,吾弗能已矣。” 清 林则徐 《查勘矿厂情形试行开采折》:“臣等查该三厂开採,虽尚未见成效,然总须该地方官激励厂民,奋勉从事,不可任其半涂而废。”亦作“ 半途而废 ”。《西游记》第五七回:“﹝ 沙僧 ﹞只叫:‘怎么好!怎么好!这诚所谓半途而废,中道而止也!’” 清 李渔 《比目鱼·利逼》:“我和你同心苦守,指望守个日子出来,谁想半途而废。” 沙汀 《炮手》:“ 彭玉书 早戒过两次烟的。一次他戒掉了,不到半年又翻了瘾;一次因为受不住痛苦,半途而废。”
词语分解
- 半涂的解释 亦作“ 半途 ”。.路途的一半或中间。 元 许衡 《风雨图诗》:“直到半涂风雨横,仓惶何处觅前村。” 清 昭槤 《啸亭杂录·裘文达公》:“前命未復,后命又至,半途回车,朅朅东西。” 茅盾 《色盲》
- 废的解释 废 (廢) è 停止,不再使用:废弛(应该施行而不施行)。废除。废黜(罢免,革除)。废帝(被废黜的皇帝)。废弃。废止。废置。因噎废食。 没有用的,失去效用的:废话。废品。废墟(受到破坏之后变成荒芜的地
专业解析
"半涂而废"是一个汉语成语,其核心含义与更常见的"半途而废"相同,指做事不能坚持到底,中途停止,最终导致失败。以下从词典角度详细解释:
一、释义与出处
指事情进行到一半就中止放弃,未能完成。比喻做事有始无终,缺乏恒心毅力。
- 出处:该成语源自儒家经典《礼记·中庸》:"君子遵道而行,半涂而废,吾弗能已矣。" 意指君子应遵循正道前行,若中途放弃,是我所不能接受的。
二、字义解析
- 半涂:"涂"通"途",指道路、路途。"半涂"即指路途的一半、中途。
- 而废:"废"指停止、废弃、废止。"而废"表示就停止、放弃了。
- 整体:合起来形象地比喻在前进的道路上走到一半就停止脚步,不再继续,引申为做事情未能坚持到底。
三、用法与辨析
- 用法:该成语在句中通常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用于批评做事不能持之以恒的行为。例如:"学习外语贵在坚持,切忌半涂而废。"
- 辨析:"半涂而废"与"半途而废"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涂"是"途"的古字或通假字,现代汉语中"半途而废"更为常用,但"半涂而废"保留了古语形式,多见于古籍或强调其原始出处时。两者可视为同一成语的不同书写形式。
四、权威参考
-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对"半涂而废"有明确收录,释义为"见'半途而废'",并引《礼记·中庸》为书证。
- 《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虽主要收录"半途而废",但其释义"做事情没有完成而终止"同样适用于"半涂而废",且指出了"途"与"涂"在此语境下的相通性。
"半涂而废"意指做事中途停止,未能坚持到底,最终导致前功尽弃。它源出《礼记·中庸》,与"半途而废"为同义成语,后者在现代更为通用。该成语强调恒心与毅力的重要性,警示人们做事应有始有终。
网络扩展解释
“半涂而废”是一个汉语成语,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1.基本释义
- 含义:指事情做到一半就停止,比喻做事不能坚持到底,有始无终。
- 读音:bàn tú ér fèi,注音为ㄅㄢˋ ㄊㄨˊ ㄦˊ ㄈㄟˋ。
2.出处与演变
- 最早见于《礼记·中庸》:“君子尊道而行,半涂而废,吾弗能已矣。”。
- 清代林则徐在奏折中曾引用:“不可任其半涂而废”。
- 该词与“半途而废”同义,后者在《西游记》《李渔文集》等文学作品中更常见。
3.用法与结构
- 词性:贬义成语,多用于批评缺乏毅力的行为。
- 语法功能:可作谓语、状语、定语,如“不可任其半涂而废”。
- 结构:偏正式成语,属于近代汉语词汇。
4.例句与语境
- 林则徐《查勘矿厂情形试行开采折》:“虽尚未见成效,然总须激励厂民……不可任其半涂而废。”。
- 《西游记》中沙僧感叹:“这诚所谓半途而废,中道而止也!”(同义替换)。
5.近义词与反义词
- 近义词:半途而废、有始无终。
- 反义词: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如需更多例句或历史用例,可参考《汉典》《国学大师》等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不器禅说辰放氏呈奇橙色侈虐泚笔村塾单兵孤城对刺防身飞牡忿怼風流債風沙風中秉燭各位弓局刽子手海凫狠透铁花木兰画象将治节将靖难惊蛰金题禁足积愆酒困酒子夸豪頯然哭庭冷落亮槅六区没驮篾弃耆彦骑云襹褷水佩风裳淑淑死报酸鼻逃归罔辟万古长存王隅望诊威摧违敌文法学无出其右先子萧蔘习非成是媳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