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持节的大将。泛指总军戎者。《陈书·高祖纪下》:“若乐随 临川王 及节将立效者,悉皆听许。”
(2).犹节帅。 唐 元稹 《立部伎》诗:“如今节将一掉头,电卷风收尽摧挫。” 宋 孔平仲 《续世说·企羡》:“ 唐 初选尚,多於贵戚,或武臣节将之家。”
节将(jié jiàng)是古代汉语中的军事职称,指持节统兵的将领,代表皇帝行使军事指挥权,多用于汉唐时期。其核心含义包含以下要点:
字义解析
“节”指符节(如旌节、旄节),是皇帝授予将领的凭证,象征代行君权;“将”即军事统帅。二字组合特指拥有调兵权、可自主决策的高级将领,职权高于普通将领。
职能与权威
节将持皇帝所赐符节,具有专命权(如临时任免官吏)和专杀权(军法处置权),可节制地方军政。例如汉代班超以“使持节”身份经营西域,唐代节度使初期亦属此类。
历史演变
典型例证
《后汉书·班超传》载其“持节将兵”,统辖西域诸国;《旧唐书·郭子仪传》称其“持节镇边”,平定安史之乱,均体现节将的统军与镇守职能。
权威参考来源:
关于“节将”一词的详细解释如下:
“节将”读作jié jiāng,是古代军事官职名称,指持节的大将或统率一方军队的高级将领,常被用来代指拥有军事指挥权的总军戎者。
魏晋南北朝时期
作为持节将领的简称,总掌某一地区的军事。例如《三国志·魏书·牵招传》中记载的护乌丸校尉田豫,便属于这一职位。
唐代至宋代
含义扩展为“节帅”,即节度使级别的军事统帅。如唐代元稹《立部伎》诗中的“节将一掉头”,以及宋代孔平仲《续世说》中提到的武臣节将。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汉语大词典》《陈书》等古籍,或知网百科的详细考据。
罢池百里之才北焕参问长府崇崛绸缪未雨疵悔大典大沫崓动颤督笞顿踬風情月思佛会妇学高发割恩断义鬼脸城汩泥寒叶耾耾后湖贱市接济棘猴进种善羣绝薪止火客邪款目俚近临海力索蹓跶旅帆命理拿解嫩约黏合剂浓汁奴産子陴倪倩妆其次箧书潜递轻桡亲桑穷沮邛竹山曲裾沙灾声名狼籍奢盼势均力敌首窜双峰驼素刃往渚还汀文帖献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