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画象的意思、画象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画象的解释

(1).画衣冠。指上古以特异的服饰象征五刑,以示惩诫。《汉书·武帝纪》:“朕闻昔在 唐 虞 ,画象而民不犯,日月所烛,莫不率俾。” 颜师古 注:“ 应劭 曰:‘二帝但画衣冠,异章服,而民不敢犯也。’《白6*虎通》云:‘画象者,其衣服象五刑也。’”《晋书·刑法志》:“传曰:三皇设言而民不违,五帝画象而民知禁。” 唐 李绅 《趋翰苑遭诬构四十六韵》:“画象垂新令,消兵易旧謨。”参见“ 画衣冠 ”。

(2).画图像。《晋书·忠义传序》:“书名竹帛,画象丹青。”《新唐书·李勣传》:“始 太宗 时, 勣 已画象 凌烟阁 。”

(3).指画成的图像。 鲁迅 《书信集·致姚克》:“ 汉 画象模胡的居多,倘是初拓,可比较的清晰,但不易得。”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画象汉语 快速查询。

专业解析

"画象"的汉语词典释义

一、字形与字音

"画象"为双音节合成词,由"画"(huà)与"象"(xiàng)组成。"画"本义为描绘图形,《说文解字》释为"界也,象田四界";"象"指形象、形态,《说文解字》注"南越大兽,长鼻牙",后引申为事物的表象或象征。

二、基本释义

  1. 古代绘画艺术:指用线条或色彩描绘人物、事物的形象。例如《汉书·武帝纪》载"画象而民不犯",指通过绘制警示图像教化民众。
  2. 象征性表现:指以图像表达抽象概念或思想。如《后汉书·蔡邕传》"画象以明礼",强调图像的文化象征意义。

三、引经据典

四、文化影响

"画象"在古代兼具艺术与礼教功能,如汉代墓室壁画、敦煌石窟造像均体现其社会价值。现代汉语中,词义扩展至"图像化表达",如"数据画象"等术语。

参考来源

《说文解字》《汉书》《后汉书》《周礼》《汉语大词典》

网络扩展解释

“画象”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需结合不同语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三个层面的解释:

  1. 上古刑罚象征
    指通过特殊服饰图案象征五刑(古代五种刑罚),以警示民众。如《汉书·武帝纪》记载:“画象而民不犯”,即通过绘制特定服饰代替实际刑罚,体现“以德化民”的思想。这种制度在唐虞时期(尧舜时代)已有记载,服饰图案与刑罚对应,如用不同颜色或纹样区分罪行。

  2. 绘制图像的行为
    表示绘画或雕刻人物、故事的动作。例如《晋书》提到“书名竹帛,画象丹青”,指将忠义人物的事迹与画像记录留存。唐代李勣的画像被收入凌烟阁,也属此类用途。

  3. 完成的图像作品
    指已绘制成的画像或石刻图像。鲁迅在书信中提及“汉画象模胡的居多”,即指汉代石刻画像因年代久远而模糊,初拓版本更清晰但罕见。这类图像多用于纪念、装饰或宗教场景,如古代石碑、壁画等。


补充说明: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案例或不同时期的画象特点,可参考《汉书》《白虎通》等典籍。

别人正在浏览...

奥深捭阖稗人卞急不明事理草写尘事传劳川人啖说道称倒持刀身大治调茶顶踵杜茅柴匪遑干俸跟官功苦归怀呵奬衡梁戽篼蠒素舅母浚决列排蛎粉墙理则鲁殿灵光满坐风生闹元宵年登花甲漂渺扑天乾陀顷听弃士三牛为麄三至胜子渗濑深婉申闻十室水髩随时度势搪揬套汇桃浪天常提及提议推阐幄幕吴侬娇语五云体下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