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犯霜露的意思、犯霜露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犯霜露的解释

(1).形容旅途艰苦。语出《左传·襄公二十八年》:“必使而君弃而封守,跋涉山川,蒙犯霜露,以逞君心。” 南朝 宋 颜延之 《秋胡行》:“严驾越风寒,解鞍犯霜露。”

(2).泛指辛苦奔走。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任秀》:“吾家故无恒产,八口衣食,皆恃一人犯霜露。今不幸,殂谢异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犯霜露”是汉语中一个具有文学色彩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指不避寒露风霜的艰苦环境,多用于描述长途跋涉或在外奔波的辛劳。从构词结构看,“犯”意为触犯、冒犯,“霜露”则指自然界中的霜冻和露水,二者组合后形成动宾结构,强调主动承受恶劣的自然条件。该词最早可追溯至先秦文献,如《左传·襄公二十八年》记载“跋涉山川,蒙犯霜露”,指代周代使臣不畏艰险的外交活动。

在语义演变中,“犯霜露”逐渐衍生出两层内涵:其一为字面义,即实际经历风霜雨露的侵袭,例如唐代诗人杜甫在《北征》中写道“况我堕胡尘,何时免愁苦?回首凤翔县,旌旗晚明灭……前登寒山重,屡得饮马窟。邠郊入地底,泾水中荡潏。猛虎立我前,苍崖吼时裂……缅思桃源内,益叹身世拙。坡陀望鄜畤,岩谷互出没。我行已水滨,我仆犹木末。鸱鸮鸣黄桑,野鼠拱乱穴。夜深经战场,寒月照白骨。”通过自然景象的铺陈,暗含“犯霜露”的艰辛(参考《汉语大词典》释义);其二为象征义,借自然环境的艰苦暗喻人生境遇的坎坷,如宋代文人笔记《容斋随笔》提及“士大夫犯霜露以求功名”,赋予其追求理想而甘愿吃苦的积极意义。

从语用功能分析,该词常见于历史典籍与诗词文赋,例如清代训诂学家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释“犯”为“侵也”,与“霜露”搭配后强化了行为主体与环境对抗的张力(参考《辞海》词条)。现代汉语中,其使用频率虽有所降低,但仍被收入《现代汉语词典》等权威辞书,作为描述艰苦跋涉的典雅表达。

网络扩展解释

“犯霜露”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解析:

一、基本解释

  1. 形容旅途艰苦
    指长途跋涉时经历寒冷、风霜等恶劣自然条件,强调行路艰难。这一含义源自《左传·襄公二十八年》的记载:“必使而君弃而封守,跋涉山川,蒙犯霜露,以逞君心。”
  2. 泛指辛苦奔走
    后引申为形容为生计或事业奔波劳碌的状态。例如清代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任秀》中写道:“八口衣食,皆恃一人犯霜露。”

二、出处与例句

三、近义词与用法

四、补充说明

该成语结构为动宾式,需注意搭配对象,如“犯霜露”后常接目的或结果(例:“犯霜露以谋生”)。其核心意象通过“霜”“露”的寒冷特性,强化艰辛的语义色彩。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用例,可参考《左传》原文或《聊斋志异》相关篇章。

别人正在浏览...

鼇海阿循宝臧毕身避责台不恡痴风酬功串话黨語蛋家公倒箧大聘的历都卢斗彩访绘干错宫院搆哄馆阁孤零零汗袷纥络横河划子恚碍虎吓佼佹矫若惊龙颉皋警柝旧燕归巢镌行蹶张士辣不唧儿羸尪率法蛮服拟度盘嶔千补百衲前登浅水衾裯琼山禾器志曲里拐弯儿入网深渺设使失政肆矜滩工天壤之别亭卒尪顿忘忧草鍡鑸五体投地谢亲酒歇斯的里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