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頡皐”。即桔槔。《墨子·备穴》:“命有力者三人用頡皋衝之,灌以不洁十餘石。”《墨子·备城门》:“城上之备渠譫、藉草、行栈、行楼、到、頡皋、连挺、长斧、长椎、长兹、距、飞衝、县□、批屈。” 孙诒让 间诂引 苏时学 曰:“即桔槔。”参见“ 桔槔 ”。
“颉皋”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jié gāo,其含义需结合不同文献和语境理解:
基本含义
根据《墨子》等古籍记载,“颉皋”是古代一种名为“桔槔”的汲水工具。桔槔利用杠杆原理,用于从井中取水或军事防御中的器械(如《墨子·备城门》提到用颉皋守城)。
文献依据
其他可能的解释
部分现代词典(如)提到“颉皋”引申为“才能出众”的成语,但此用法缺乏广泛文献支持,可能是对历史人物“颉皋”的误传或衍生义。
“颉皋”主要指古代工具桔槔,属于客观名词;而作为“才能超群”的用法较为罕见,需谨慎使用。建议参考《墨子》等先秦文献或权威辞书进一步考证。
颉皋是一个汉字词语,拆分为“页”和“高”两个部首,共计10个笔画。
“颉”部表示头皮,其下方的“页”部表示尖锐。合在一起表示尖锐的顶端。
这个词语来源于《淮南子·泰族训》:“螣蛇朝三暮四,颉皋之志也。”意思是螣蛇早晨爬行时只能见到三个角度,傍晚则能看到四个角度,比喻心思多变。
在繁体汉字中,“颉皋”保持相同的书写形式。
古时候,汉字的书写形式与现代稍有不同,但“颉皋”的写法并未有太大变化。
以下是《颉皋》的例句:
1. 他一直以实现自己的“颉皋之志”为目标。
2. 这个人心思多变,真是个典型的“颉皋”。
与“颉皋”相关的词语:
组词:颉颃(形容心思多变)。
近义词:纷纶(形容纷繁复杂)。
反义词:憨厚(形容单纯、直率)。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