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树的意思、梵树的详细解释
梵树的解释
指菩提树。原产 印度 ,故称。 唐 李群玉 《法性寺六祖戒坛》诗:“天香开茉莉,梵树落菩提。”
词语分解
- 梵的解释 梵 à 关于古代印度的:梵语(印度古代的一种语言)。梵文(印度古代的文字)。 笔画数:; 部首:木; 笔顺编号:
- 树的解释 树 (樹) ù 木本植物的通称:树木。树林。树大根深(喻势力大,根基牢固)。 种植,培育:树艺(“艺”,种植)。树荆棘得刺,树桃李得荫。 立,建立:树立。树敌。 量词,相当于“株”、“棵”:一树梅花。
专业解析
梵树是汉语中具有宗教文化意蕴的复合词,其释义可从三个维度解析:
一、本义溯源
梵树专指佛教圣树菩提树(Ficus religiosa)。《一切经音义》记载:"梵语bodhi-druma,译为道树、觉树,即菩提树也。"该树种因释迦牟尼在其下证悟成佛而被赋予神圣属性,梵语"bodhi"(觉悟)与汉语"梵"(清净)相结合,形成特定宗教符号。
二、语义扩展
- 佛教象征:指代修行者证悟的场所,《大唐西域记》载:"金刚座上菩提树者,即毕钵罗之树也。佛坐其下成等正觉,谓之菩提树,梵语通称梵树"(《大正新修大藏经》第51册)
- 清净意象:取"梵"字清净义,《成唯识论述记》云:"梵者清净,树表法幢",喻指佛法如树荫庇众生
三、文化衍生
- 文学意象:王维《过乘如禅师萧居士嵩丘兰若》"行踏空林落叶声,梵树玲珑殿阁明",将自然景物与宗教意境相融
- 建筑符号:唐宋寺院多植菩提树,敦煌壁画第217窟《观无量寿经变》绘有梵树与七宝池组合的净土图景(《敦煌石窟全集·建筑画卷》)
该词现代多用于宗教文献及古典文学研究领域,在《汉语宗教语词词典》(商务印书馆,2012)中被列为佛教汉语专有名词。
网络扩展解释
“梵树”是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方面解析:
一、基本释义
梵树指菩提树,原产印度,因佛教文化背景得名。该词源自佛陀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的典故。
二、文化象征
- 佛教意义
梵树象征清净、庄严与觉悟,与佛教修行中的“无上正等正觉”直接关联,常被引申为高尚品质或人物的代称。
- 文学意象
唐代诗人李群玉在《法性寺六祖戒坛》中写道:“天香开茉莉,梵树落菩提”,以梵树营造出空灵超脱的意境。
三、字词解析
- “梵”:音译自梵语,意为寂静、高净,常见于佛教术语(如“梵刹”“梵音”)。
- “树”:本指木本植物,亦有“树立德行”的抽象含义,如“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四、使用场景
多用于宗教、文学语境,强调精神层面的纯净与崇高,如描述高僧大德或比喻坚贞品格。
别人正在浏览...
阿对泉百战无前板櫈八一面碧城篦篱步子朝章国典蹿跶戴季陶东拉西扯督篆伏猛搿犋龟顾酼鸡虎豹见轻交淡若水兢兢战战经涂继绍捐馆巨编跨坊褴毵拦羊嗹馬临决龙书麻雷子眊荒美徵乃父内敏泥丸诺颜攀沿被发文身钱痴轻步绮疏棋院禳田三十子商度赏録山妖痁语缮造渗流驶雨霜采随大流挑担外孙子未为不可闻声相思汙腻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