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尾蕉的意思、凤尾蕉的详细解释
凤尾蕉的解释
通称铁树。多年生常绿植物。生于暖地。干高丈馀。叶聚生茎顶,羽状复叶,子叶甚多,细长而尖硬。夏天开花。结实大如桃,赤色。 明 陶宗仪 《辍耕录·金果》:“ 泉州 万年枣三株,识者谓即 四川 金果也,番中名为苦鲁麻枣,盖凤尾蕉也。” 明 谢肇淛 《五杂俎·物部二》:“有凤尾蕉,其本麄巨,叶长四五尺,密比如鱼刺然,高者亦丈餘。”
词语分解
- 凤的解释 凤 (鳳) è 传说中的鸟王(雄的称“凤”;雌的称“凰”):凤凰。凤雏(幼小的凤;喻英俊少年)。龙肝凤髓(喻极难得的珍贵食品)。龙驹凤雏(喻有才华的英俊青少年)。雏凤清于老凤声。 姓。 笔画数:;
专业解析
凤尾蕉的汉语词典释义
凤尾蕉(fèng wěi jiāo)是苏铁科植物的古称,特指苏铁(Cycas revoluta)。其名称源于叶片形态——羽状复叶簇生于茎顶,形似凤凰尾羽,故得名“凤尾”;“蕉”则形容其叶似芭蕉类植物。
一、植物学特征
- 形态:常绿木本植物,茎干粗壮圆柱形,表面密布菱形叶痕。叶片革质,深绿色,呈羽状分裂,丛生于茎顶。
- 生长习性:喜温暖湿润环境,生长缓慢,寿命可达数百年。雌雄异株,种子裸露(裸子植物),橘红色,俗称“凤凰蛋”。
二、文化象征与历史记载
- 象征意义:因形态典雅,自古被视为吉祥植物,象征长寿、坚贞,常植于庭院或寺庙。清代《花镜》载:“凤尾蕉……能辟火灾,故人多置之堂前。”
- 文献溯源:
- 《本草纲目拾遗》称其“铁树”,描述“叶长二、三尺,每叶出细尖瓣,如凤尾之状”。
- 清代《植物名实图考》记载:“叶如孔雀尾,经冬不凋。”
三、别名与混淆辨析
- 常见别名:铁树、避火蕉、番蕉。
- 名称考据:“苏铁”为现代植物学名,源自日语(ソテツ),而“凤尾蕉”更侧重传统意象描述。需注意与芭蕉科“凤尾蕉属”(Ravenala)区分,后者为旅人蕉,叶片呈扇状排列。
参考资料:
- 《汉语大词典》(第2版),商务印书馆,2007年:释“凤尾蕉”为苏铁别称。
- 《中国植物志》在线版,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链接):苏铁条目详述形态特征。
- 李时珍《本草纲目拾遗》,清代古籍:载铁树药用与别名。
- 吴其濬《植物名实图考》,1848年:图文考据凤尾蕉形态。
(注:古籍原文无直接网络链接,可参考权威数据库如“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ctext.org]或“汉典”[zdic.net]的文献收录。)
网络扩展解释
凤尾蕉是一种常见植物的别称,其含义和特征如下:
一、基本释义
凤尾蕉是苏铁科植物的通称,即俗称的“铁树”()。学名为Cycas revoluta,属于多年生常绿木本植物,主要分布于中国南部、印度尼西亚等亚洲暖地地区()。
二、植物特征
-
形态特征
- 茎干粗壮,可高达数米()。
- 叶片呈羽状复叶,细长尖硬且密集排列,形似凤凰尾羽,故得名“凤尾蕉”()。
- 夏季开花,果实为红色球形,大小如桃()。
-
生长习性
喜温暖湿润环境,耐旱性强,生长缓慢。古籍《植物名实图考》记载,其叶片“经冬不凋”,养护时可用烧铁钉烙萎叶以促复茂()。
三、别称与文化意义
-
别名来源
- 避火蕉:因古人认为其有辟火功能()。
- 铁蕉/铁树:源自其木质坚硬如铁,且需铁元素滋养的特性()。
- 番蕉:见于《花镜》等古籍,指其外来物种属性()。
-
文学意象
明代文献《五杂俎》描述其“叶长四五尺,密比如鱼刺”,清代诗词亦用“铁蕉”比喻坚韧品格()。
四、扩展说明
凤尾蕉在南方地区(如福建泉州、福州)常见,既是观赏植物,其种子和茎还可入药。需注意其果实含毒性,不可直接食用()。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籍记载或植物特性,可参考《花镜》《植物名实图考》等文献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挨肩叠背阿耶娘白劫白衣送酒保盈持泰背公向私北纮辩告并赃拿贼剗弃谗闲赤绿冲剧楚氛从跸荡灭黨獄大无畏隄工法城范准愤厉佛牙舍利扶毂干逆河渭红衣主教辉粲家丑不可外扬将美鸡虫得丧酒床铠仗酷儒老女鹿车共挽卢梭毛尖昧死以闻蒙蒙黑逆信炮打灯遣词措意权尊忍辱负重热石三尺桐生受石亭鼠乳司管四环路宿火舔舕跳蹶颓命外伤顽户无谓夏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