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尾蕉的意思、鳳尾蕉的詳細解釋
鳳尾蕉的解釋
通稱鐵樹。多年生常綠植物。生于暖地。幹高丈馀。葉聚生莖頂,羽狀複葉,子葉甚多,細長而尖硬。夏天開花。結實大如桃,赤色。 明 陶宗儀 《辍耕錄·金果》:“ 泉州 萬年棗三株,識者謂即 四川 金果也,番中名為苦魯麻棗,蓋鳳尾蕉也。” 明 謝肇淛 《五雜俎·物部二》:“有鳳尾蕉,其本麄巨,葉長四五尺,密比如魚刺然,高者亦丈餘。”
詞語分解
- 鳳的解釋 鳳 (鳳) è 傳說中的鳥王(雄的稱“鳳”;雌的稱“凰”):鳳凰。鳳雛(幼小的鳳;喻英俊少年)。龍肝鳳髓(喻極難得的珍貴食品)。龍駒鳳雛(喻有才華的英俊青少年)。雛鳳清于老鳳聲。 姓。 筆畫數:;
專業解析
鳳尾蕉的漢語詞典釋義
鳳尾蕉(fèng wěi jiāo)是蘇鐵科植物的古稱,特指蘇鐵(Cycas revoluta)。其名稱源于葉片形态——羽狀複葉簇生于莖頂,形似鳳凰尾羽,故得名“鳳尾”;“蕉”則形容其葉似芭蕉類植物。
一、植物學特征
- 形态:常綠木本植物,莖幹粗壯圓柱形,表面密布菱形葉痕。葉片革質,深綠色,呈羽狀分裂,叢生于莖頂。
- 生長習性:喜溫暖濕潤環境,生長緩慢,壽命可達數百年。雌雄異株,種子裸露(裸子植物),橘紅色,俗稱“鳳凰蛋”。
二、文化象征與曆史記載
- 象征意義:因形态典雅,自古被視為吉祥植物,象征長壽、堅貞,常植于庭院或寺廟。清代《花鏡》載:“鳳尾蕉……能辟火災,故人多置之堂前。”
- 文獻溯源:
- 《本草綱目拾遺》稱其“鐵樹”,描述“葉長二、三尺,每葉出細尖瓣,如鳳尾之狀”。
- 清代《植物名實圖考》記載:“葉如孔雀尾,經冬不凋。”
三、别名與混淆辨析
- 常見别名:鐵樹、避火蕉、番蕉。
- 名稱考據:“蘇鐵”為現代植物學名,源自日語(ソテツ),而“鳳尾蕉”更側重傳統意象描述。需注意與芭蕉科“鳳尾蕉屬”(Ravenala)區分,後者為旅人蕉,葉片呈扇狀排列。
參考資料:
- 《漢語大詞典》(第2版),商務印書館,2007年:釋“鳳尾蕉”為蘇鐵别稱。
- 《中國植物志》線上版,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鍊接):蘇鐵條目詳述形态特征。
- 李時珍《本草綱目拾遺》,清代古籍:載鐵樹藥用與别名。
- 吳其濬《植物名實圖考》,1848年:圖文考據鳳尾蕉形态。
(注:古籍原文無直接網絡鍊接,可參考權威數據庫如“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ctext.org]或“漢典”[zdic.net]的文獻收錄。)
網絡擴展解釋
鳳尾蕉是一種常見植物的别稱,其含義和特征如下:
一、基本釋義
鳳尾蕉是蘇鐵科植物的通稱,即俗稱的“鐵樹”()。學名為Cycas revoluta,屬于多年生常綠木本植物,主要分布于中國南部、印度尼西亞等亞洲暖地地區()。
二、植物特征
-
形态特征
- 莖幹粗壯,可高達數米()。
- 葉片呈羽狀複葉,細長尖硬且密集排列,形似鳳凰尾羽,故得名“鳳尾蕉”()。
- 夏季開花,果實為紅色球形,大小如桃()。
-
生長習性
喜溫暖濕潤環境,耐旱性強,生長緩慢。古籍《植物名實圖考》記載,其葉片“經冬不凋”,養護時可用燒鐵釘烙萎葉以促複茂()。
三、别稱與文化意義
-
别名來源
- 避火蕉:因古人認為其有辟火功能()。
- 鐵蕉/鐵樹:源自其木質堅硬如鐵,且需鐵元素滋養的特性()。
- 番蕉:見于《花鏡》等古籍,指其外來物種屬性()。
-
文學意象
明代文獻《五雜俎》描述其“葉長四五尺,密比如魚刺”,清代詩詞亦用“鐵蕉”比喻堅韌品格()。
四、擴展說明
鳳尾蕉在南方地區(如福建泉州、福州)常見,既是觀賞植物,其種子和莖還可入藥。需注意其果實含毒性,不可直接食用()。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記載或植物特性,可參考《花鏡》《植物名實圖考》等文獻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班師得勝罷議博壺補貂不勾布揚拆台癡妒寵重當令儋崖杜門絕迹精趣警容旌忠居閑看風駛船快門蠟療離塵衣厘麰飗飗鸾衾羅齋沒譜兒門牆桃李曩載嫟稱耦俪否往泰來諐咎乾靈慊吝請給清爽虬虎曲情熱呼辣熱洛何篩簾上好閃逃生光失察書介隨員貪酒探問嗁嘑擿埴索途土邦推覆完雄聞訊五雀狹隘醎鹾現代漢語詞典第版獻新小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