昧死以闻的意思、昧死以闻的详细解释
昧死以闻的解释
昧:冒。闻:使听到。冒着死罪来禀告您。表示谨慎惶恐。
词语分解
- 昧死的解释 冒死,不避死罪昧死以闻。;;《战国策;赵策》详细解释冒死。犹言冒昧而犯死罪。古时臣下上书帝王习用此语,表示敬畏之意。《韩非子·初见秦》:“臣昧死愿望见大王,言所以破天下之从。” 汉 贾谊 《新书·
- 闻的解释 闻 (聞) é 听见:闻诊。闻听。闻讯。博闻强记。闻过则喜。闻鸡起舞(听到荒鸡鸣而起舞,喻志士及时奋发)。 听见的事情,消息:新闻。传闻。见闻。 出名,有名望:闻人。闻达。 名声:令闻(好名声)。丑闻
网络扩展解释
“昧死以闻”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要点详细解释:
词义解析
- 基本含义:指冒着死罪向君主或上级禀告事情,表达进言者的谨慎与惶恐态度。其中“昧”意为“冒犯”,“闻”为使动用法,即“使您听到”。
出处与典故
- 文献来源:最早出自《史记·赵世家》。战国时期,赵国大臣触龙(一说“触詟”)为劝谏赵太后,以谦卑姿态请求让儿子入宫担任侍卫,说道:“老臣贱息舒祺……愿令得补黑衣之数,以卫王宫,昧死以闻!”。
- 历史背景:赵孝成王年幼即位,秦国趁机攻赵,触龙通过委婉进言化解了赵太后与群臣的矛盾,成语因此用于形容臣子冒死谏言的场景。
结构与用法
- 语法功能:多作谓语或定语,常见于书面语。
- 情感色彩:强调谦卑、惶恐的态度,多用于正式或历史语境中,如古代奏章、谏言等。
近义词与关联表达
- 类似表达:冒死进谏、死罪敢言(均含“冒风险进言”之意)。
- 反义词:阿谀奉承、明哲保身(指回避直言)。
权威参考
- 具体出处可查阅《史记·赵世家》,或《汉典》《沪江词典》等工具书。
- 若需完整故事背景,可参考中关于触龙说赵太后的典故。
该成语生动体现了古代臣子谏言时的风险与恭敬态度,兼具历史价值与语言表现力。
网络扩展解释二
《昧死以闻》的意思
《昧死以闻》是一个成语,意思是在毫无线索的情况下察觉到死亡的迹象。
拆分部首和笔画
《昧死以闻》的拆分部首是日(rì)和口(kǒu),笔画数为12。
来源
《昧死以闻》出自《礼记·乐记》中的一篇文字,原文为“地广而地不仁者,监而待之。昧死以闻乎?”意思是指地位高而心地恶劣的人,暗中伺机寻找机会加害于他人而毫不心慈手软。这个成语后来被引申为死亡降临之前,人们通过一些微小的迹象预感到即将发生的事情。
繁体
《昧死以聞》是该成语的繁体。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和现代有一些不同。《昧死以闻》在古代的写法可能是“暧死以闻”。
例句
他心生一种不祥的预感,仿佛能昧死以闻。
组词
昧然、昧心、昧旦
近义词
昭示、预示、警觉
反义词
明察、明哲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