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卢梭的意思、卢梭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卢梭的解释

①让·雅克·卢梭(jeanjacquesrousseau,1712-1778)。法国启蒙思想家、文学家和教育学家。认为私有制的产生是不平等的根源,主张人们经过协议,订立契约,成立公民的社会。在哲学、美学、文学和教育学上也提出过许多观点。他的思想对18世纪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影响很大。著作主要有《社会契约论》、《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忏悔录》、《爱弥尔》等。
②泰奥多尔·卢梭(théodorerousseau,1812-1867)。法国画家。巴比松画派的创始人。因不满学院派的因袭古典传统和官方沙龙的评审制度,1848年起定居巴比松村,与米勒、杜普雷等形成巴比松画派。作品有《走下汝拉山的奶牛群》、《森林中的路口》等。
③亨利·卢梭(henrirousseau,1844-1910)。法国画家。曾服兵役,退伍后在海关供职。1885年起专事绘画。作品天真纯朴,真实稚拙,形似幻象,别有情趣。主要有《入市税征收所》、《贪婪的狮子》、《梦》等。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卢梭(Lúsuō)是现代汉语中特指18世纪法国思想家让-雅克·卢梭(Jean-Jacques Rousseau)的专有名词。该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被定义为“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学家、文学家”,其名字在汉语语境中固定音译,承载欧洲启蒙运动的核心思想内涵。

从词源学角度,“卢梭”属音译外来词,最早见于清末民初西学东渐时期。其中“卢”为姓氏音译,“梭”对应法语发音中的“-sseau”音节,组合后形成稳定译名。据《近代汉语新词词源词典》记载,该译名在1902年梁启超著作中首次系统使用,成为汉语学界统一表述。

词义层面包含三重引申含义:

  1. 哲学符号:象征“自然主义”与“社会契约论”,如《社会契约论》提出“主权在民”理念,奠定现代民主理论基石;
  2. 文学意象:代表作《忏悔录》开创自传体文学新范式,《新爱洛伊丝》推动欧洲浪漫主义文学发展;
  3. 教育理念:《爱弥儿》提出的“自然教育”理论,强调遵循儿童天性发展规律,影响全球教育学体系构建。

权威文献印证方面,中国社科院《世界哲学史》第三卷详细解析卢梭思想如何通过日本中转传入中国,其“公意”概念对近代改良派产生直接影响。商务印书馆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收录的《社会契约论》何兆武译本,被公认为汉语学界标准诠释版本。

网络扩展解释

卢梭(Jean-Jacques Rousseau,1712-1778)是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的重要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和文学家,其思想对民主政治、教育学、文学等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以下是关于他的综合解析:


一、身份与地位

  1. 历史定位
    卢梭是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被誉为“自然主义之父”和“教育史上的哥白尼”。他出生于瑞士日内瓦,一生经历坎坷,曾从事钟表匠学徒、乐谱抄写员等职业,后以著作闻名。

  2. 代表著作
    包括《社会契约论》《爱弥儿》《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忏悔录》等。其中,《爱弥儿》与柏拉图的《理想国》、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并称教育史三大里程碑。


二、核心思想

  1. 社会契约论与政治哲学
    卢梭提出“人民主权”理论,认为国家权力源于人民的契约,反对神权与世袭制度,主张建立基于公共意志的民主政体。这一思想为现代民主制度奠定了基础。

  2. 自然状态与不平等批判
    他认为人类在自然状态下自由平等,但私有制导致社会不平等和道德堕落,文明发展反而加剧了矛盾。这一观点体现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中。

  3. 自然教育理论
    主张教育应顺应儿童天性,反对灌输式教学,提倡通过体验和实践促进成长。他将教育分为四阶段:婴儿期(体育)、儿童期(感官教育)、青春期(智育与劳动)、青年期(道德教育),并强调“自然后果法”。

  4. 天赋人权与平等
    卢梭主张人人平等,私有财产权源于劳动,需通过法律保障。他的思想推动了资产阶级对封建专制的反抗。


三、影响与争议


四、延伸阅读

若需进一步了解卢梭的生平细节或思想争议,可参考《忏悔录》(自传)或《社会契约论》原文。部分研究资料可通过来源网页(如、2、5、13)扩展查阅。

别人正在浏览...

八景笨活儿笔句秕子不动産彩塑残艳侧芽禅伯抄造穿壁创客箠掠戳弄呆物打甚不紧斗妍風雨飄零扶鸾富溢粰鬻扶佐给节格兰姆贡使工糈海沸波翻横急回纵贱卑坚牢济化锦城使距险蜫蚑梁丽笭箐马工麦纸嫚辞梅落暖煦排日乾腊缺课胊胊然三臡八葅搔首踟蹰砂坑烧伤数责耸肩缩背探虎口天机云锦条制蜗房相安相受崤山隙大墙坏燮理阴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