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焚骨扬灰的意思、焚骨扬灰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焚骨扬灰的解释

焚烧尸体,播洒骨灰。形容极其痛恨。《南史·贼臣传·侯景》:“ 景 焚骨扬灰,曾罹其祸者,乃以灰和酒饮之。” 明 李东阳 《腹中剑》:“ 肃宗 克 长安 日,欲勅诸将发 林甫 塚,焚骨扬灰,曰:‘此贼昔日万方危朕。’”亦作“ 焚尸扬灰 ”。 清 钱泳 《履园丛话·旧闻·烧坯》:“其母恨 礼 甚,又诣刑部,请照 陶和气 例,凌迟后焚尸扬灰。”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焚骨扬灰

释义

“焚骨扬灰”指焚烧尸骨、扬弃骨灰,是中国古代一种极端严厉的刑罚与泄愤方式,象征对仇敌的彻底毁灭与极端憎恨。其核心含义为通过毁尸灭灰,使对方死后不得安葬、魂魄无存,表达极致的仇恨或惩罚。

字源与构词解析

历史典故与文献记载

该词最早见于《梁书·侯景传》,记载东魏叛将侯景死后被民众“焚骨扬灰”:“暴景尸于建康市,百姓争取屠脍啖食,焚骨扬灰。” 此事件反映古人认为毁尸灭灰可使仇敌“形神俱灭”,永世不得超生,兼具实际惩罚与精神诅咒的双重意义。

文化内涵与演变

  1. 刑罚意义:作为古代酷刑的补充,常见于对叛国者、大逆罪人的惩处,如清代对谋反者亦有“锉骨扬灰”之刑(《清史稿·刑法志》)。
  2. 情感象征:文学中用以表达深仇大恨,如《红楼梦》第五十七回“将他挫骨扬灰”的比喻。
  3. 现代转义:当代汉语中多作夸张修辞,形容极度愤恨(例:“恨不能将其焚骨扬灰”),实际肉体毁灭的含义已弱化。

权威参考来源


注:本文释义综合权威辞书、历史文献及语言学研究,内容符合学术规范。古籍原文可通过权威学术平台(如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查证。

网络扩展解释

“焚骨扬灰”是一个汉语成语,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基本信息


释义

指焚烧尸骨、扬弃骨灰,形容极端仇视或痛恨,多用于对罪大恶极者的泄愤行为。


出处与典故

  1. 历史背景:
    源自《梁书·侯景传》。南北朝时期,叛将侯景攻破建康(今南京),烧杀抢掠致民不聊生。他死后,百姓将其曝尸街头并“焚骨扬灰”,甚至有人将骨灰混入酒中饮下以泄恨。
  2. 演变:
    后世如明代李东阳《腹中剑》、清代钱泳《履园丛话》等文献中,均用此词表达对恶人的极度憎恶。

用法与示例


核心内涵

该成语不仅描述对仇敌肉体的毁灭,更强调情感上的深恶痛绝,常见于历史文献或文学作品中,突显对暴虐者的极端报复心理。

如需更多例句或古籍原文,可参考《梁书》《南史》等史料。

别人正在浏览...

倍道兼进必阇赤宾仪裁兵灿烂炳焕茶禁长汉超胜宸舆穿扎棰顿当锅迭步方兴未已肺札幅练割欢搆敌顾累含胎横戮华缄滑漏晦僻秽语减色荐羞浇本解梦疾毁济拯窥玉连宇凌胁令仪令色率举蒙蔽孟槐篾片南面官尼珠遣哀窃桃儿肉袒负荆摄照十雨五风市招殊效琐脞琐闼天使挑茶斡刺调鍊尪尬武移镶接鸮鸣西半球屑播泄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