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焚烧尸体,播洒骨灰。形容极其痛恨。《南史·贼臣传·侯景》:“ 景 焚骨扬灰,曾罹其祸者,乃以灰和酒饮之。” 明 李东阳 《腹中剑》:“ 肃宗 克 长安 日,欲勅诸将发 林甫 塚,焚骨扬灰,曰:‘此贼昔日万方危朕。’”亦作“ 焚尸扬灰 ”。 清 钱泳 《履园丛话·旧闻·烧坯》:“其母恨 礼 甚,又诣刑部,请照 陶和气 例,凌迟后焚尸扬灰。”
“焚骨扬灰”是一个汉语成语,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指焚烧尸骨、扬弃骨灰,形容极端仇视或痛恨,多用于对罪大恶极者的泄愤行为。
该成语不仅描述对仇敌肉体的毁灭,更强调情感上的深恶痛绝,常见于历史文献或文学作品中,突显对暴虐者的极端报复心理。
如需更多例句或古籍原文,可参考《梁书》《南史》等史料。
「焚骨扬灰」是一个中文词汇,寓意深远。它描述了将人或动物的尸骨用火焚烧,然后将灰烬撒向空中的行为。下面将为您介绍该词的部首、笔画、来源、繁体写法、古时汉字写法、例句以及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
「焚骨扬灰」的部首为「火」(huǒ),共由18个笔画组成。
「焚骨扬灰」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殡葬文化。在古时,焚烧尸骨是一种常见的葬礼仪式。繁体写法为「焚骨揚灰」。
根据古籍《说文解字》,「焚」原本是由「火」和「分」组成的,表示用火进行烧炙。而「骨」则由「月」和「骨」组成,表示人或动物的骨骼。
1. 因为他的遗愿是尸骨不焚,所以没有进行焚骨扬灰的仪式。
2.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焚骨扬灰被视为对逝者的一种告别方式。
1. 焚烧(fén shāo):用火将物体烧成灰烬。
2. 骨灰(gǔ huī):经过焚烧后的尸骨所剩下的灰烬。
近义词:火化、火葬。
反义词:土葬、水葬。
希望以上信息能够满足您的需求,如果还有其他问题,请随时提问!
败没帮场边约避而不谈蔽匿倡荡扯大衬搭翠瓦刌度倒嗓贰过犯颜繁奏公素贯耳诡诞诡怪诡漏河内洪洪荒居火所狐裘蒙戎舰炮脚货椒觞蕉衣机节惊帆激越卡剌特乐苑两钱锥李八百厘麰蠡母鸾吹落月屋梁蒙在鼓里苗而不秀疟渴能人凝白佩帏平心静气秦石邛蒟曲谋入席神芝世荫逃宠慆耳天方教通舟瓦兆蚊帱宵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