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麦。釐,通“ 来 ”。《汉书·刘向传》:“故《周颂》曰‘降福穰穰’,又曰‘飴我釐麰’。釐麰,麦也。” 王先谦 补注引 王先慎 曰:“《毛诗》作‘貽我来牟’……《説文》‘来’下引作‘詒我来麰’。詒、飴,通叚字,貽即‘詒’之俗体;釐、来,文异而声义同。”
“厘麰”是古代汉语中的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结合文献及字义分析如下:
“厘麰”指麦类作物,其中:
该词最早见于《汉书·刘向传》:“《周颂》曰‘降福穰穰’,又曰‘饴我厘麰’。”王先谦补注指出,《毛诗》写作“贻我来牟”,说明“厘麰”即“来牟”,代指麦类。
“厘麰”属于同义复词,通过通假和组合强化“麦”的概念,常见于汉代及以前的文献。其读音为lí móu,现代汉语中已较少使用,主要用于古籍研究或引用。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说文解字》或《汉书》相关注释。
《厘麰》这个词是一个汉语词语,它由两个字组成。其中,「厘」是一个独体字,「麰」是一个多音字。将「厘麰」进行拆分,可以得到如下部首:
厘:厂(工业)+ 刀(刀刃)
麰:饣(食物) + 矛(古代兵器)
《厘麰》共有14个笔画。
《厘麰》的来源较为复杂,它是一个古代汉字,现已经较少使用。根据记载,这个词最早是用来称呼一种古代的粮食工具,类似于现代的石磨。因为已经过去了很长时间,所以这个词在现代汉语中已经很少被使用了。
《厘麰》的繁体字是「厘麰」。
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与现代略有不同。相对于现代的简化字形式,古时候的汉字形状更加繁复,筆劃數目一般較多。
1. 这个古代工具的名字叫做「厘麰」。
2. 这个字「厘麰」在现代汉语中已经很少被使用。
由于《厘麰》是一个古代汉字,因此它不常用于组词,现代汉语中几乎没有以此为基础的词语。
由于《厘麰》是一个古代词语,它的意思已经不常使用,因此没有现代汉语中的近义词。
由于《厘麰》是一个古代词语,它的意思已经不常使用,因此没有现代汉语中的反义词。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