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怪异荒诞。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正纬》:“ 沛献 集纬以通经, 曹襃 撰讖以定礼,乖道谬典,亦已甚矣。是以 桓谭 疾其虚伪, 尹敏 戏其深瑕, 张衡 发其僻谬, 荀悦 明其诡诞。” 明 陆深 《传疑录》:“且云所作诡诞,全无凭据。” 章炳麟 《国故论衡·辨诗》:“观 郭璞 之《游仙》,而后知 李贺 诡诞也。”
(2).怪僻放纵。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九:“与余同荐鸿词者,有户部主事 尚庭枫 ,号 茶洋 , 陕西 人。为人诡诞不覊,忽而结駟连骑,忽而布衣蓝缕。”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十三:“ 郑板桥 大令,通率诡诞,书画多奇气,世咸以才人目之。”
“诡诞”是一个形容词,主要用来形容事物离奇荒诞、超出常规或难以理解。以下是详细解释:
怪异荒诞
指事物或行为违背常理,带有不真实的虚幻色彩。例如:“行事诡诞”。该词最早见于南朝刘勰《文心雕龙》,用于批评纬书内容的虚妄性。
引申含义
部分文献中扩展为“怪僻放纵”,如形容人性格或行为不合常理,但此用法在现代较少见。
若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文心雕龙·正纬》原文或现代词典释义。
诡诞是一个形容词,用来形容事物离奇、怪异,超出人们常理的意思。它常用来描述言行举止、事件情况或者表演作品等具有荒唐、怪异特点的事物。
诡诞的拆分部首是讠和山,其中讠是汉字中表示“言语”或“说话”的意思。它的总共13个笔画。
诡诞一词最早出现在《隋书·志异二·郑期》中,其原义为怪异、离奇。随着时间的推移,诡诞逐渐演变为形容事物离奇、古怪的常用词汇。
诡诞的繁体字为詭異。
在古代,诡诞的写法有所不同。例如在《康熙字典》中,诡诞写作「詭亶」。
1. 她的言行举止非常诡诞,让人难以理解。
2. 这个故事的结局太诡诞了,让人匪夷所思。
诡谲、诡秘、诡计、诡异、诡辩。
奇异、古怪、怪异、异样。
正常、普通、合理、真实。
安乐世界敖弄包弹罢弃边剧辩释币聘蝉翼法重述触罗蹙球恶姹方宝关城惯曾为旅偏怜客瑰琼号筒横费会吊婚约艰服坚凝进室金屋藏娇酒旗星疾疹遽央刊物考工记刻省琨瑜留款炉鼎伦表马赫数马秋妙丽民伍攀鸿漰腾痞鬲亲操井臼清种起任染化而迁人缘儿瑞图三次三尸五鬼升甲施施舜华司令员遂心满意髫孺同心合德外销无明业火闲澹髇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