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边约的意思、边约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边约的解释

有关边界双方的条约或协议。 明 卢象昇 《覆议卜夷市马护塘疏》:“该镇所据边约,无非 哈 马源来,护哨无虞,秋防事毕,程其所效之劳,始有此赏。”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边约"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属于较为生僻的词汇,未被《现代汉语词典》《辞海》《汉语大词典》等主流权威辞书收录。其含义需结合古代文献及边疆史地方志中的特殊用法来理解。根据现有学术研究,"边约"主要有以下两层含义:

一、古代边疆地区的盟约或规约

指中国历史上中央王朝与边疆少数民族政权之间,或边疆不同部族之间为划定疆界、规范互市贸易、约束行为而订立的书面协议或口头约定。此类约定多见于明清时期,具有法律约束力,旨在维护边境秩序。例如明代与蒙古部落签订的"茶马互市边约",清代在西南土司地区推行的"边约制度",均属此类性质。

二、特指边疆防务的契约化文书

在部分地方史志中,"边约"专指边疆驻军与地方民众共同签署的联防契约。如清代台湾地区的《开山抚番边约》,内容涉及戍边军民协作守土、资源共享及纠纷调停机制,兼具军事协防与社会治理的双重功能。


参考文献来源:

  1. 马大正《中国边疆经略史》(中州古籍出版社)
  2. 方铁《西南通史》(中州古籍出版社)

网络扩展解释

“边约”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多个来源进行解释:

一、基本含义

边约(拼音:biān yuē)指与边界相关的双方条约或协议。该词由“边”(边界)和“约”(约定)组成,强调国家或地区间通过协商达成的边界共识,以维护双方利益及和平稳定。

二、详细解释

  1. 历史文献中的用例
    明代卢象昇在《覆议卜夷市马护塘疏》中提到:“该镇所据边约,无非哈马源来,护哨无虞……”,此处的“边约”指明朝与边疆部族签订的军事及贸易协议,用于规范边界管理和资源分配。

  2. 字义分解

    • 边:指物体的外缘、国家交界处(如“边疆”“边界”),或几何图形的线段(如“等边三角形”)。
    • 约:本义为绳子,引申为约束、约定(如“契约”“条约”)。

三、应用场景

“边约”多用于古代或正式语境,涉及国家、地区间的边界协商或军事合作,现代使用较少。例如,历史文献中常见于描述中原王朝与边疆民族的协议,或军事防御相关的条款。

四、补充说明

需要注意的是,“边约”并非现代国际法术语,其含义更接近传统语境下的双边约定,与当代“边界协定”有相似性,但更具历史色彩。

如需进一步了解相关文献(如卢象昇原文),可参考历史典籍或专业词源解析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安童傲上矜下拔戟成一队扳牵北山文不见天日谄谩乘积陈粟麤麤递诗筒督亢番来复去风景线鵩赋根实沟通渠道闺教顾主还拜皓晃鹤池黑昆仑偟偟护墙板疾风迅雷井谷塉埆利国监灵封淩迈鳞罗留府旅肠棉红蜘蛛明公正义脑袋内耗弄姿平陵东轻嫚轻纤侵权穷暴蛩螀七纵八横全家福儒贵三旬九食伤殴十吏札太母天牢童马桐人望帝啼鹃斡运无底携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