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风树之悲的意思、风树之悲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风树之悲的解释

同“ 风木之悲 ”。 唐 道宣 《续高僧传·译经二·释宝唱》:“临朝端默,过隙之思弥軫;垂拱巖廊,风树之悲逾切。” 金 王若虚 《赠昭毅大将军高公墓碣》:“逮其成长,事与心违,曷胜风树之悲,顾瞻松楸,未尝不流涕太息。”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风树之悲"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典故的成语,其核心含义是表达子女因未能及时尽孝,而在父母亡故后追悔莫及的深切悲痛。以下是详细解释:

  1. 本义与出处

    该成语典出西汉韩婴所著《韩诗外传》卷九。记载孔子出行时,闻弟子皋鱼痛哭于道旁。皋鱼自陈有三失,其首便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树木想要静止,风却不停地吹动它;子女想要赡养父母,父母却已等不到那一天。皋鱼因此悲伤而死。此故事生动体现了孝子因双亲亡故而无法尽孝的终身遗憾与哀恸。《汉语大词典》收录此典,释义为“比喻未能奉养父母而抱憾终身的悲痛”。

  2. 寓意与用法

    “风树之悲”以“风”喻指无常的时光流逝或不可抗拒的死亡,“树”象征子女欲安定奉养父母的心愿。其深层寓意在于警示世人珍惜父母在世时光,及时行孝,莫待亲逝后空留无法弥补的悔恨。该成语常用于书面语体,表达对亡故父母的追思与未能尽孝的自责、哀伤之情,是中华孝道文化中极具感染力的情感表达。

  3. 权威典籍佐证

    除《韩诗外传》外,此典故亦被后世重要文献如《孔子家语·致思》等转引收录,成为阐述孝道与人生遗憾的经典寓言。历代文人在诗文中常化用此典,如唐代白居易《赠友》诗中“庶使孝子心,皆无风树悲”,即寄托了劝人及时尽孝的深意。

网络扩展解释

“风树之悲”是一个汉语成语,用来表达因父母亡故而无法尽孝的哀伤。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核心含义
该成语以“风吹树木”为隐喻,比喻父母离世后子女无法再尽孝的遗憾与悲痛。其核心情感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孝道的重视。

二、出处与典故
最早见于唐代文献《续高僧传·释宝唱》,描述帝王因政务繁忙未能尽孝的哀叹;金代王若虚在《赠昭毅大将军高公墓碣》中亦用此典,表达成年后“事与心违”的遗憾。

三、用法与语境

四、近义成语

注意:该成语与“皋鱼三失”的关联性存疑(仅见于低权威性来源),建议以高权威文献为准。

别人正在浏览...

层轩钞书胥超俗绝世宸州传馆餈筒弟晜独善一身发愤法人股分田苻娄阁不住歌儿共济柜坊寒灯韩蝶寒螀寒燠黄风雾罩画鱼建定教首杰异精麄进言酒窖军棍疴痒类比推理廉价獠杀利落手露居昧爽绵羊眇志敏辩匿藏宁居欧冶剑炮舰偏海平世钦服确乎热销若邪识趣饰僞顺水朔蓬属诗损脉逃难委卸卧辙笑面夜叉谢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