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寒燠的意思、寒燠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寒燠的解释

(1).冷热。《汉书·天文志》:“故日进为暑,退为寒。若日之南北失节,晷过而长为常寒,退而短为常燠。此寒燠之表也,故曰为寒暑。”《汉书·五行志下之上》:“雨旱寒奥,亦以风为本,四气皆乱,故其罚常风也。” 晋 葛洪 《抱朴子·吴失》:“阴阳相沴,寒燠繆节。” 清 赵翼 《渔塘》诗:“维桑可御寒,维柳可纳凉,寒燠各有资,此亦经济方。” 李劼人 《死水微澜》第五部分十一:“而又因 成都平原 ,寒燠适中,风物清华,彼此都是外籍,又无聚族而居的排外恶习,自然不会发生嫉视异乡人的心理。”

(2).借指时间。一寒一燠,代表一年。 清 陈确 《与刘伯绳书》:“违晤以来,再易寒燠,怀想之私,与时俱增。”

(3).指问候冷暖的应酬话。 唐 白行简 《李娃传》:“与之拜毕,叙寒燠,触类妍媚,目所未覩。”

(4).犹苦乐。《文选·张衡<东京赋>》:“同衡律而壹轨量,齐急舒於寒燠。” 薛综 注:“寒燠,犹苦乐。”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寒燠”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包含多重含义,需结合语境理解。以下是其详细解释及用例:

  1. 冷热(气候)
    本义指气温的寒冷与温暖,常用于描述自然气候或环境。如《汉书·天文志》提到“寒燠之表”,指通过日影变化判断寒暑规律。李劼人在《死水微澜》中则用“寒燠适中”形容成都平原宜人的气候。

  2. 代指时间(一年)
    通过“寒暑交替”引申为时间流逝,一寒一燠象征一年。清代陈确在书信中写“再易寒燠”,即指分别已两年。

  3. 问候应酬
    唐代《李娃传》中“叙寒燠”指见面时谈论冷暖的客套话,类似于现代问候“最近天气如何”。

  4. 隐喻苦乐(人生境遇)
    少数文献中扩展为比喻人生的困苦与安乐,但此用法相对罕见,具体例证较少。


使用建议:该词多用于文言或文学语境,现代汉语较少使用。若需准确理解,需结合具体文本背景,例如阅读《汉书》《抱朴子》等原著时可重点关注其气候或时间含义。

网络扩展解释二

《寒燠》的意思

《寒燠》指的是寒冷与燥热两种不同的温度感受。寒燠一词常用于形容人体受寒冷与燥热的困扰,也可以用来形容天气、环境等。

拆分部首和笔画

《寒燠》的部首为“宀”和“火”,它们分别代表“室内”和“火焰”的意思。根据简化字的写法,《寒燠》共有14个笔画。

来源

《寒燠》这个词来源于古代汉语,是根据现实生活中人体感受到的寒冷和燥热的感觉而形成的。它既可以形容人体的感受,也可以用来描述自然环境的温度。

繁体字

《寒燠》的繁体字为「寒燠」。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时候,写作《寒燠》的字形可能有一些变化,但整体上保持了现代字形的基本特征。

例句

1. 冬天的时候,人们常常感受到寒燠交替,既有冷空气带来的寒意,也有暖气散发出的热浪。

2. 这个房间窗户缺损,外面的冷风直接吹进来,让人感受到了强烈的寒燠。

组词

1. 寒冷:形容天气或环境非常冷。

2. 炎热:形容天气或环境非常热。

3. 冰火两重天:形容截然相反的两种状态或情况。

近义词

1. 冷热:形容温度的高低。

2. 寒暑:指寒冷和炎热的季节。

3. 热寒:与寒燠相反,指炎热和寒冷。

反义词

1. 温和:形容温度适宜、舒适。

2. 适中:指温度既不寒冷也不炎热。

3. 凉爽:形容略带凉意,但不至于寒冷。

别人正在浏览...

拜台卑躬屈膝蔽壅裁船藏身出污泥而不染打磨磨刀削盗铸大专杜宇洱河飞灾横祸分谤丰茸分画富平车果子狸荷裳黑祲噷喝黄远昒霍灰化混编魂幡火迫伙头军祸因加派节流巾褚金漆马桶俱备局断吝悭蛎奴礼新笼致硉兀冥灭剽捍普徧峭秀权荣人儿辱骂三尺童蒙烧铄剩馥寿征疏忽驷马莫追算间提高铜龙往迹万家之侯稳切无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