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 独善其身 ”。 金 元好问 《通真子墓碣铭》:“吾欲力绍絶业,鋟木宣布有可成之资,第未有任其责者耳,独善一身曷若与天下共之。”
“独善一身”是一个汉语成语,其核心含义指在动荡或不利的环境中,专注于修养自身的品德、才能或保全个人利益,而不主动参与外部事务或兼济他人。以下从词典释义、典故来源及现代用法进行详细解释:
《汉语大词典》释义
“独善一身”指在无法兼济天下时,专注于完善自身修养或保全个人利益。常含消极避世或明哲保身的意味,与“独善其身”同义。
例:“在乱世中,他选择独善一身,不涉足政争。”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释义
强调个人在困境中优先顾全自己,不主动承担社会责任。
例:“面对公司危机,他独善一身,未协助团队解决问题。”
孟子提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主张个人在不得志时应修养品德(“独善其身”),得志时则造福天下。“独善一身”由此演化,语义与“独善其身”一致。
如:“他离职后独善一身,潜心学习新技能。”
如:“灾难面前独善一身者,终失人心。”
释义参考:汉语大词典在线版(注:链接为示例,实际引用需替换为有效资源)
释义来源:商务印书馆官网(注:链接为示例)
典故出处:国学大师《孟子》原文(注:链接为示例)
“独善一身”承载儒家思想中的个人修养观,但在现代语境中需结合行为动机判断其褒贬色彩。
“独善一身”是一个汉语成语,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1. 基本释义
指只顾自身修养或利益,不关心他人或外界事务,与“独善其身”同义。含中性色彩,既可表示专注自我提升,也可暗含消极的“自私”意味。
2. 出处与背景
源自唐代白居易《新制布裘》诗:“丈夫贵兼济,岂独善一身?”。诗句强调大丈夫应以造福社会为理想,而非仅顾个人,体现了儒家“兼济天下”的思想。
3. 用法特点
4. 应用示例
金代元好问在《通真子墓碣铭》中写道:“独善一身曷若与天下共之”,批评只重个人修养的行为。现代例句如:“这位企业家以‘大丈夫贵兼济’为信条,反对独善一身”。
5. 扩展说明
该成语繁体为“獨善一身”,英文可译为“maintain one's own integrity”。使用时需结合语境判断褒贬,如描述专注修养时偏褒义,强调冷漠避世时则含贬义。
爱斯基摩人百六保送鄙躁晁补之茶社橙皮遄耎赐号达穷雕斫隄溃蚁孔丁父忧东津渎控峨鬟房中术告助耕道瓜瓠诡恶诡貌贵壮贱老还反河间妇忽杪驾凌麚鹿基级禁庐瘠疲九龙壁旧日旧瘴句格沮止口径溃破练核联接联事謰语六君子俚巷毛地黄骂山门泥牛入海牛觔披荆湫湫荣赫瑞牒色授赡田十步香草私章潭沱头牲萎腇闻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