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损脉的意思、损脉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损脉的解释

中医谓显示症状难治的衰脉。《医宗金鉴·张仲景<伤寒论·平脉法>》:“若见损脉来,至为难治。”注:“若一息二至,名曰损脉,是气衰无胃,故为难治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损脉”是一个相对生僻的中医或古文词汇,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并无直接、独立的词条收录。其含义需结合“损”与“脉”二字的本义及在特定语境(尤其是中医典籍)中的用法进行综合理解。以下是基于权威汉语工具书及中医经典的解释:

一、字义分解

  1. 损(sǔn):
    • 基本义:减少;丧失;伤害。《说文解字》:“损,减也。” 引申为损害、损坏、贬损等义。
    • 中医语境:常指身体机能、气血津液的亏损、不足或耗伤。如“虚损”、“劳损”。
    • 来源参考: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商务印书馆, 2016. (无直接“损脉”词条,此为“损”字释义)
  2. 脉(mài):
    • 基本义:血管;脉搏;像血管一样连贯成系统的事物(如山脉、叶脉)。
    • 中医核心义:指人体内气血运行的通道(经络),也指手腕部可触及的脉搏跳动(脉象),是中医诊断(切诊)的重要依据。
    • 来源参考:同上,《现代汉语词典》及中医基础理论著作。

二、“损脉”的释义推测 由于“损脉”未作为固定词组被标准词典收录,其确切含义需依据上下文推断,常见理解方向如下:

  1. 指脉象的异常(切诊角度):
    • 指在诊脉时发现的、反映正气(气血阴阳)受损或脏腑功能减弱的异常脉象。这类脉象通常表现为无力、虚弱、沉细、迟涩等特征,提示身体存在虚证或虚损状态。
    • 类比参考:中医脉学中有“虚脉”、“细脉”、“弱脉”、“微脉”等,均属“损”类脉象范畴。其理论源于《黄帝内经》、《脉经》等经典。
    • 来源参考:王叔和. 《脉经》. (晋代) 或 后世脉学著作如《濒湖脉学》(李时珍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官网可查询经典原文或权威解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此为真实存在的权威机构官网,提供中医经典资源链接或信息)。
  2. 指经络或血脉的损伤(生理结构角度):
    • 指经络或血脉本身受到物理性损伤(如外伤、手术)或病理性损害(如热毒、瘀血阻滞导致的血脉不通或功能受损)。此时“损”作“损伤”、“损坏”解。
    • 类比参考:中医有“伤筋动脉”、“血脉瘀阻”等表述。
    • 来源参考:中医基础理论关于经络学说、气血津液理论的论述。可参考高等中医院校教材《中医基础理论》。

三、总结释义 “损脉”一词,非现代汉语常用词或词典标准词条。其含义需结合语境理解,主要可能指向:

重要提示:使用“损脉”一词时,应明确其具体语境(是描述脉象还是描述经络状态),或直接使用更规范、明确的中医术语(如“虚脉”、“脉虚”、“经络损伤”等)以避免歧义。

网络扩展解释

“损脉”是中医学术语,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定义

损脉(拼音:sǔn mài)指中医诊断中一种显示病情危重、难以治疗的衰微脉象。其核心特征是脉搏跳动异常缓慢,表现为“一息二至”(即一呼一吸间仅跳动两次),远低于正常脉率(一息四至),提示患者气血严重亏损,胃气衰竭。

二、出处与临床特征

该词源自《伤寒论·平脉法》,原文记载:“若见损脉来,至为难治。”注解进一步说明,损脉是气衰无胃的表现,预后极差。中医认为,脉象反映人体气血状态,损脉的出现多与久病、元气耗竭相关。

三、其他解释

需注意的是,个别非权威来源(如)将“损脉”引申为成语,比喻治疗不当导致病情加重。但此解释未见于经典医学文献,可能为现代引申义,需结合语境谨慎使用。

四、总结

在中医语境中,损脉是危重病候的脉象标志,需综合其他症状辨证施治。若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医宗金鉴》《伤寒论》等典籍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暗箱白蜃兵劫不念僧面也念佛面齿牙馀惠吹捧触击带肚子岱泰荡失点召砥厄帝唐都中对味儿肤使副着高谢割烹贵府蚶菜横经横世摦大华枯昒幽脚凳接碴禁鼓金丸酒帜瘠顔銡轧崛奇恐灼酷肖卖酒提瓶忙刼刼曼陀鸟巾排沮僻隘貔貍戎旅弱主乳石赏光诗课素分随岚塌飒通牵通权围聚伟论隈嵎五强溪水电站现代汉语词典险妄息肌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