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弥历的意思、弥历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弥历的解释

久经;经历。《后汉书·桓帝纪》:“比起陵塋,弥歷时岁,力役既广,徒隶尤勤。” 南朝 宋 谢灵运 《昙隆法师诔序》:“加以巧乘骑,解丝竹,秣絶景於康衢,弄絃管於华肆者,非徒经旬涉朔,弥歷年稔而已。”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溱水》:“古老言昔有二仙,分而憇之,自尔年丰,弥歷一纪。” 唐 刘知几 《史通·古今正史》:“弥歷九载,方始毕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汉语词典视角下的“弥历”释义

“弥历”在现代汉语中属于相对罕见且未被主流权威词典(如《现代汉语词典》《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汉语大词典》)收录为独立词条的复合词。其含义需从构成该词的两个单字“弥”和“历”的本义及引申义入手进行理解,并参考古代文献用例:

  1. “弥”的核心含义:

    • 基本义:表示“满”“遍及”“覆盖”。如《说文解字》:“弥,驰弓也。”段玉裁注:“引申为凡‘满’之称。” 例词:弥漫、弥天。
    • 引申义:表示“长久”“久远”。如《逸周书·谥法》:“弥,久也。” 例词:弥久、弥长。
    • 引申义:表示“更加”“愈益”。如《论语·子罕》:“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例词:欲盖弥彰。
    • 引申义:表示“填补”“连接”。如《后汉书·文苑传上》:“(边让)作《章华赋》,虽多淫丽之辞,而终之以正,亦如相如之讽也。”李贤注引赋曰:“弥平原广泽。” 例词:弥缝。

    来源参考:

    • 许慎 撰, 段玉裁 注. 《说文解字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经韵楼藏版.
    •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商务印书馆. (在线资源可参考其官方发布平台或授权数据库)
    • 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 汉语大词典编纂处.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 上海辞书出版社. (在线资源可参考其官方发布平台或授权数据库)
  2. “历”的核心含义:

    • 基本义:表示“经过”“经历”。如《说文解字》:“历,过也。” 例词:经历、历时、历险。
    • 引申义:表示“逐个”“一一”。如《汉书·艺文志》:“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 例词:历览、历数。
    • 引申义:表示“过去的各个”。如《史记·太史公自序》:“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 例词:历代、历年。
    • 引申义:表示“历法”“推算岁时节候的方法”。如《尚书·尧典》:“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 例词:历法、日历。

    来源参考:

    • 许慎 撰. 《说文解字》. 中华书局影印清陈昌治刻本.
    •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商务印书馆.
    • 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 汉语大词典编纂处.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 上海辞书出版社.
  3. “弥历”的复合含义推测: 结合“弥”与“历”的义项,“弥历”一词在古代文献中主要体现以下两种含义:

    • 长久经历;历时久远:此义项结合了“弥”的“长久”义和“历”的“经历”义。例如《汉书·诸侯王表》:“周过其历,秦不及期。” 颜师古注引服虔曰:“过其历者,周享祚久长,过其历数也。” 虽非直接使用“弥历”,但“历”指历数、国运,“弥”可表长久,后世或有引申组合。更直接的用例如《后汉书·桓帝纪赞》:“桓自宗支,越跻天禄。政移五幸,刑淫三狱。倾宫虽积,皇身靡续。弥历年载,民斯胥毒。” 此处“弥历年载”即指“经历了很多年”,强调时间长久。
    • 普遍经历;遍及各处:此义项结合了“弥”的“遍及”义和“历”的“经过”义。意指广泛地经历或遍及各处。此义相对较少见。

    来源参考:

    • 班固 撰, 颜师古 注. 《汉书》. 中华书局点校本.
    • 范晔 撰, 李贤 等注. 《后汉书》. 中华书局点校本. (引文见《后汉书·孝桓帝纪第七》赞语部分)

“弥历”并非现代汉语常用词,其核心含义源于古语,主要指长久经历、历时久远(如“弥历年载”),有时也指普遍经历、遍及各处。理解该词需结合古汉语语境及文献用例。在现代使用中,其含义已被更常用的词语(如“长期经历”、“历时长久”、“遍及各地”等)所替代。

网络扩展解释

“弥历”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为mí lì,其核心含义是“久经;经历”,常用来形容时间长久或历时漫长。以下是详细解释:


基本释义

  1. 词义解析

    • “弥”表示“广泛、遍及”,“历”指“时间、年代”,合起来强调时间跨度长或经历持久。
    • 在古籍中多用于描述事物或事件历经岁月,如“弥歷一纪”(十二年)。
  2. 使用场景

    • 常见于历史文献或文学作品中,表达时间延续性,例如:“力役既广,徒隶尤勤,弥歷时岁”(《后汉书·桓帝纪》)。

文献例证


补充说明

如需进一步考证具体古籍用例,可参考《后汉书》《水经注》等文献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隘路白空白翟白足高僧蚌酱宾朋弊幽彩局唱月鉏剗辞呈璀错粗十番蹈冰道勋端衣膰俎分花拂柳伏辨高架桥根门滚水过得国立画眉举案检柅椒繁郊游节敬九疑仙人拘游科籍乐饥离纷龙膋芦菔緑葵莽式能刑攀轮辟口乾安曲谦崇羌帖迁爵青莲花目寝兽榷征诎柔赏鉴收鬻数駡邰弃镋钯亭馆图们江枉挠位极人臣殟殁写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