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久经;经历。《后汉书·桓帝纪》:“比起陵塋,弥歷时岁,力役既广,徒隶尤勤。” 南朝 宋 谢灵运 《昙隆法师诔序》:“加以巧乘骑,解丝竹,秣絶景於康衢,弄絃管於华肆者,非徒经旬涉朔,弥歷年稔而已。”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溱水》:“古老言昔有二仙,分而憇之,自尔年丰,弥歷一纪。” 唐 刘知几 《史通·古今正史》:“弥歷九载,方始毕功。”
“弥历”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为mí lì,其核心含义是“久经;经历”,常用来形容时间长久或历时漫长。以下是详细解释:
词义解析
使用场景
如需进一步考证具体古籍用例,可参考《后汉书》《水经注》等文献来源。
《弥历》(mí lì)是一个以拼音mí lì表示的汉字词语,具有以下含义和特点。
《弥历》一词在现代汉语中指的是表述时间的计算法,特指用于确定节气和其他农历节日的方法。它可以用于标识一年中的特定日期,并与历法、天文学等有关。在古代中国,人们用弥历来决定农田的种植和其他重要的农业活动。
《弥历》一词由“弓”和“日”两个部首组成。弓作为左边的部首代表了形状,而右边的部首“日”代表了含义。它共有13个笔画。
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古人根据观察太阳和月亮的运动情况,创建了农历和农业活动准确性的方法。将这些方法称为“弥历”,并广泛使用于汉族以及其他的亚洲国家。
《弥历》的繁体字为「彌曆」。
古代汉字有多种写法,而《弥历》的古时候写法是「彌曆」。这种写法在历史上得以广泛应用,然而随着时代的演变,现代人们普遍采用了简化的写法。
他根据弥历计算出明天是农历的十二月十五日。
弥补、弥漫、弥撒。
农历、夏历。
公历、阳历。
最后,以上是关于《弥历》一词的详细解释,包括其意思、拆分部首和笔画、来源、繁体、古时候汉字写法、例句以及相关的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