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 下遗 ”。《荀子·非相》:“《诗》曰:‘雨雪瀌瀌,宴然聿消。莫肯下隧,式居屡骄。’此之谓也。”按,今《诗·小雅·角弓》下隧作“下遗”。
“下隧”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方面综合解释:
“下隧”意为谦逊待人、降低姿态以礼待下,与“下遗”为同义词。该词强调在上位者应保持谦卑态度,避免傲慢。
《荀子·非相》引用
最早见于《荀子》引《诗经》诗句:“雨雪瀌瀌,宴然聿消。莫肯下隧,式居屡骄。”此处“下隧”指不肯谦下,导致骄纵。
《诗经》异文对照
今本《诗经·小雅·角弓》中“下隧”写作“下遗”,二者含义相同,均体现古代对谦逊品德的重视。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已不常用,主要见于古籍研究或文学分析。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荀子》原文或《诗经》相关注释。
下隧(xià suì)是一个汉字词语,具有以下含义和解释:
拆分部首和笔画:下隧的拆分部首为《辶》和《穴》,总计有11个笔画。
来源:下隧是由《下》和《隧》两个字组合而成的,意为在地下或山洞中通行。
繁体:下隧的繁体字为「下隧」。
古时候汉字写法:下隧的古时汉字写法与现代写法差别不大,字形基本保持一致。
例句:他穿过黑暗的下隧,朝着光亮所在的方向走去。
组词:隧道、隧洞、山隧、地下隧道、高速公路隧道等。
近义词:隧道、洞穴、地下通道等。
反义词:上隧、露天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