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规弼的意思、规弼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规弼的解释

规划辅佐。《周书·李贤传》:“﹝ 李贤 ﹞斯土良家,勋德兼著,受委居朕,辅导积年,念其规弼,功劳甚茂。”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规弼"是一个较为生僻的汉语词汇,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未被广泛收录,其含义需结合古汉语用法及字源进行解释:

一、核心释义 "规弼"为动词,指通过劝谏、匡正的方式辅佐君主或上级。其中:

二、权威典籍佐证

  1. 《尚书·周书·冏命》:"昔在文武,聪明齐圣……惟予一人无良,实赖左右前后有位之士,匡其不及,绳愆纠谬,格其非心。"(虽未直接使用"规弼",但"匡其不及,绳愆纠谬"精准诠释了"规弼"的核心行为——匡正过失、纠正错误)。来源:中华书局《尚书正义》。
  2. 《汉书·萧望之传》载汉宣帝诏书:"辅朕之不逮,毋有所讳。"("辅朕之不逮"即指臣子弥补君主的不足,与"规弼"的辅佐匡正之意相通)。来源:中华书局点校本《汉书》。
  3. 《说文解字》(东汉·许慎):
    • "规,有法度也。"(段玉裁注:"规矩,有法度之谓也")。
    • "弼,辅也。"(段玉裁注:"凡纠正之使直曰弼")。

三、历史语境中的使用 该词多见于古代奏疏、史书,描述忠臣以直言进谏的方式辅助君王治理国家,体现儒家"以道事君"的伦理观念。其使用强调臣子对君主的道德责任与敢于直谏的勇气,是古代政治文化中的重要概念。

结论:"规弼"指臣子通过直言规劝、纠正过失来辅佐君主的行为,蕴含强烈的道德责任感和政治伦理色彩,属典型的古汉语政治术语。现代汉语中已极少使用,其含义可由"规谏"、"匡弼"、"辅正"等词替代。如需深入探究,建议查阅《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或《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相关条目。

网络扩展解释

“规弼”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要点综合说明:

词义解释

规弼(guī bì)指规划辅佐,强调通过策略性谋划来辅助他人,常见于历史文献中描述臣子对君主的辅佐行为。

文献用例

《周书·李贤传》记载:“﹝李贤﹞斯土良家,勋德兼著,受委居朕,辅导积年,念其规弼,功劳甚茂。”此处指李贤因长期规划辅佐君主而功绩显著。

结构解析

使用场景

该词属古汉语词汇,现代使用较少,多出现在历史、文学领域,描述古代臣子的职责或功绩。

若需进一步了解近义词或具体语境差异,可参考古籍或权威词典(如《汉语大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

暗谬八番辨具楚色督察警梵铃繙纡风乌分毫不差感顾膏场绣浍高绝割据格吱拐带锅屋过纵寒缸合嘴滑腻混溟火数静侣斤然九天仙女距路开略魁甲耒子李代桃殭力量丽气流言路霸鹿耳门论讬卯饭旁引曲证凭白屏寂平添迁声切末祁剧青眼勤任仁鸟人闲石芒十年读书时宜死灰天籁集酡然讬业偎贴五胡详閲贤节觿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