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分民的意思、分民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分民的解释

(1).古时分封土地,其地居民随同划归受封者管辖,谓之分民。《国语·齐语》:“ 桓公 择是寡功者而讁之,曰:‘制地、分民如一,何故独寡功?教不善则政不治,一、再则宥,三则不赦。’” 汉 贾谊 《过秦论》:“裂地分民以封功臣之后,建国立君以礼天下。”《汉书·地理志下》:“古有分土,亡分民。” 颜师古 注:“有分土者,谓立封疆也。无分民者,谓通往来不常厥居也。”

(2).谓将国用所需寄付于民。《管子·乘马》:“圣人之所以为圣人者,善分民也;圣人不能分民,则犹百姓也。于!已不足,安得名圣?” 郭沫若 等集校引 许维遹 曰:“分,犹予也。《戒篇》‘以财予人者谓之良’……予民,谓託业於民。”一说,谓使民各安其位分。见 尹知章 注。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分民”是一个历史词汇,主要包含以下两层含义:

  1. 分封管辖制度 指古代君主将土地与属地居民一并划归受封者管辖的政治制度。如《国语·齐语》记载,春秋时期齐桓公通过"制地、分民"考察官员政绩,汉代贾谊在《过秦论》中描述秦朝"裂地分民以封功臣"的封建实践。这种制度特点在于土地与人口捆绑式管理,居民需随封地归属变更而改变管辖关系。

  2. 国用寄付于民 源自《管子·乘马》的政治经济学思想,主张将国家财政需求合理分配给民众承担。郭沫若解读为"以财予人者谓之良",即通过让民众承担部分国家职能(如生产、赋税)来实现资源分配。尹知章则解释为"使民各安其位分",强调通过职责划分维持社会秩序。

  3. 古今演变 古义侧重土地与人口的行政划分(如《汉书》"古有分土,亡分民"),现代语境中则衍生出比喻义,可指代群体分化现象。但在规范使用中,仍需注意其特定历史语境。

典型用例:

建议结合《国语》《管子》《汉书》等原典进一步考察具体语境中的语义差异。

网络扩展解释二

分民是一个由两个字组成的词语,意思是把人民或群众分成不同的部分、类别或层次。下面是有关分民的详细信息: 拆分部首和笔画:分民这个词由“刀”和“禾”两个部首组成。部首“刀”表示与刀具相关的含义,部首“禾”表示与农业、农民相关的含义。分民的笔画总数为4。 来源:这个词的来源较难追溯,但可以推断出它可能是根据对民众进行分类的需求而形成的。 繁体:在繁体字中,分民的写法与简体字相同。 古时候汉字写法:在古代汉字中,分民的写法可能与现代略有不同。然而,具体的古代写法需要进一步研究。 例句:政府根据收入和职业将人民分民,以制定不同的税收政策。 组词:分民部分可以与其他字组成一些常用词语,如分工、分裂、民主等。 近义词:分民的近义词可以是划分、分类、分层等。 反义词:分民的反义词可能是统一、合并、一体化等。 希望以上信息能满足你的需求!

别人正在浏览...

鳌钓抱瓮秕谷闭堂不可究诘步雪履穿宠劳得体东溟东作斗筲之器独身主义浮云朝露盖棺论定孤远黄金甲荒亲晖盈祸孽角饭娇惯久袴积载匡牀累句两相情原憀戾棂床灵圃领纸马公梦见蜜不齿蜂篾条难捱曩篇内敏平安符魄宝普罗米修士掐尖啓白倾谄七占曲射炮人吏乳腺炎耍把戏水排疏冷饲草桃花夫人筳篿通辨团蕉忘颜围守悟赏物土咸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