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牒籍的意思、牒籍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牒籍的解释

犹典籍。 汉 王充 《论衡·自纪》:“罕发之迹,记於牒籍;希出之物,勒於鼎铭。”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牒籍是由"牒"与"籍"组成的复合词,指古代官府文书与户籍档案的统称。《汉语大词典》(第二版)将其定义为"官府文书与户籍册簿"的合称。从字源考据看,"牒"原指竹木制成的简札,《说文解字》释为"札也",后特指官方文书;"籍"本义为簿册,《周礼·天官》郑玄注"谓掌其礼之政令"时即指登记册。

在行政体系中,牒籍承担双重功能:其一为官府往来文书,如唐代《公式令》规定"下之所以达上,其制有六:表、状、牒、启、辞、牓";其二为户籍凭证,《新唐书·食货志》载"每岁一造计帐,三年一造户籍",这种户籍档案即属籍类。宋代《庆元条法事类》中"诸户口增减实数,县每岁具帐四本,一留,一纳州,一纳提点刑狱司,一付户部"的记载,印证了牒籍的法定效力。

文献例证可见《汉书·高帝纪》"萧何尽收秦丞相府图籍文书",此处"籍"即包含户籍档案。唐代敦煌文书S.0514号《大历四年沙州敦煌县悬泉乡宜禾里手实》实物,完整保存着古代籍帐格式,是现存最典型的牒籍实证。

现代学术研究将牒籍归入历史档案学范畴,如《中国古代文书制度》将其定义为"古代政务运作中形成的文书档案体系"。在语用学层面,该词已演变为历史术语,常见于古代制度史研究领域。

网络扩展解释

“牒籍”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dié jí,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以下信息解析:


基本释义


字词拆分

  1. 牒(dié):
    • 原指简札、文书或证件(如“通牒”“度牒”),后引申为簿册、谱系记录(如“谱牒”“史牒”)。
  2. 籍(jí):
    • 本义为书册(如“古籍”),也指登记隶属关系的簿册(如“户籍”“国籍”),强调记录与归属。

二字组合后,“牒籍”泛指具有历史或官方性质的典籍、档案,侧重文献的记载功能。


使用场景


权威来源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论衡》原文或汉代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白夾白日升天包山租鄙倍毕瓮豺武搀夺産假出洗嵯岈打诨插科戴眼钓国砘车膏脉宫喤豪忍河港花甲之年灰除齎盗粮机化矜宥酒客究穷枯枝髝髞龙华树马年没匿迷谬迷踪蓦直泥融觉搴取牵拖怯愞棋高一着,缚手缚脚情挚癯瘠闪让霎眼深泓使持节失道寡助尸禄素餐时世装枢垣司握松花损薄损惠弹簧秤探讯挑起无贷无所畏忌毋意掀天斡地析辨诡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