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bridge] 删去文字中次要的或不必要的部分,使文字缩短
本报略有删节
文章太长,刊登时作了删节
指删去可有可无的文字或比较次要的部分。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斠书·全唐文纪事》:“各书叙事过长者,止就原文酌为删节,不敢意为增改。” 清 赵翼 《瓯北诗话·查初白诗》:“《赐观侍卫杀虎》、《楼敬思平蛮歌》等作,虽气力沛然有餘,究须删节。” 孙犁 《秀露集·关于编辑和投稿》:“偶有删节,要使上下文通顺。”
“删节”是一个动词,指在文字、影视、音乐等作品中删除部分内容,使其更简短或符合特定要求。以下是其核心含义和常见应用场景:
基本定义
指通过去除冗余、敏感或不适合的内容,对原文或原作品进行精简。例如:出版社将长篇小说中的次要情节删节,以适应青少年读本的字数限制。
常见场景
与“删减”的区别
“删节”侧重结构性调整(如整段删除),而“删减”多指局部文字修改(如删除句子或词语)。
注意事项
删节需尽量保持原意,过度删节可能导致信息失真。例如经典名著被过度简化后,可能丢失文学价值。
近义词:删改、精简
反义词:补全、增订
删节是一个汉字词语,由“刀”和“军”两个部首组成,共有15个笔画。它的拆分部首分别是“刀”和“军”。删节一词源于古代文字的使用,用以表示删除掉文字中的一部分内容。
繁体字中的删节为「刪節」,两者的意思和拼写都是相同的。
在古时候汉字写法中,删节可以写作「刪截」,意思仍然是删除文字的一部分。
以下是一些关于删节的例句:
1. 这本书的内容太冗长,需要做一些删节来缩减篇幅。
2. 在剧本创作过程中,我们经常需要进行删节,去掉一些冗余的情节。
删节的一些组词和近义词包括:
1. 删减:表示删除或减少内容。
2. 删除:表示将某个事物完全移除或抹掉。
3. 缩写:表示将长篇或复杂的内容简化成简短的形式。
删节的反义词是增补,意思是在原有内容之上添加更多的信息或文字。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