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凤翥龙蟠的意思、凤翥龙蟠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凤翥龙蟠的解释

像凤凰飞舞,蛟龙盘曲。比喻体势的飞扬劲建,回旋多姿。《晋书·王羲之传论》:“观其点曳之工,裁成之妙,烟霏露结,状若断而还连;凤翥龙蟠,势如斜而反直。” 清 纳兰性德 《扈驾西山》诗:“凤翥龙蟠势作环,浮青不断 太行山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凤翥龙蟠(fèng zhù lóng pán)是一个结构对称、意象华美的汉语成语,主要用来形容书法笔势的飘逸灵动与雄浑有力,或泛指事物形态的非凡气势与精美格局。以下从释义、出处、用法等角度详细解析:


一、字义解析

  1. 凤翥(fèng zhù)

    “凤”指凤凰,象征祥瑞高贵;“翥”意为振翅高飞。合指凤凰展翅翱翔的姿态,引申为飘逸舒展、轻盈灵动的动态美。

    例:《说文解字》释“翥”为“飞举也”,强调升腾之势。

  2. 龙蟠(lóng pán)

    “龙”为神兽,代表威严力量;“蟠”指盘曲环绕。合指巨龙盘踞蛰伏之态,喻沉稳雄健、蓄势待发的静态力量。

    例:《广雅·释诂》注“蟠,屈也”,凸显曲折盘桓的意象。

二字组合形成动静相生、刚柔并济的意境,核心在于兼具飞扬之姿与磅礴之力的完美融合。


二、成语出处与经典用例

该成语典出唐代书论,后成为评价书法的典范用语:

“观其点曳之工,裁成之妙,烟霏露结,状若断而还连;凤翥龙蟠,势如斜而反直。”

——唐·李世民《王羲之传论》(《晋书·王羲之传》引)

唐太宗以“凤翥龙蟠”盛赞王羲之书法笔势连绵似凤舞,结构奇崛如龙盘,奠定了其作为书法美学核心术语的地位。


三、权威词典释义

  1. 《汉语大词典》:

    释为“形容书法笔势飞动而矫健”,强调动态与力度的统一(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年版)。

  2.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释义:“像凤凰飞舞,蛟龙盘曲。形容书法笔势遒劲飘逸。”(商务印书馆,2016年)

  3. 《辞源》:

    指出其“比喻书法屈曲有力,飘逸多姿”(商务印书馆,2015年修订版)。


四、用法与延伸


参考文献

  1. 李世民《王羲之传论》,载《晋书》卷八十,中华书局点校本。
  2. 《汉语大词典》(缩印本),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年。
  3.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2016年。
  4. 《辞源》(第三版),商务印书馆,2015年。

网络扩展解释

“凤翥龙蟠”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为fèng zhù lóng pán,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以下要点解释:

  1. 基本释义
    字面指“凤凰飞舞,蛟龙盘曲”,比喻书法、绘画或事物的形态具有飞扬劲健、回旋多姿的体势。常用于形容艺术作品的动态美感,如《晋书·王羲之传论》中评价王羲之书法时提到:“凤翥龙蟠,势如斜而反直”。

  2. 单字解析

    • 翥(zhù):书面语中表示鸟向上飞;
    • 蟠(pán):指曲折环绕,如龙蛇盘曲的姿态。
  3. 文化意象
    成语融合了“凤”与“龙”两大传统祥瑞象征,既体现灵动飘逸(凤舞),又暗含雄浑稳健(龙蟠),常用于赞美书法、建筑或自然景观的刚柔并济之美。

  4. 近义词与用法
    近义词为“龙蟠凤翥”,两者可互换使用。例如清代纳兰性德在《扈驾西山》诗中写道:“凤翥龙蟠势作环”,形容山脉蜿蜒壮丽之态。

该成语通过生动的意象,强调形态与气势的和谐统一,多用于文学或艺术评论领域。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出处或例句,可参考《晋书》原文或相关诗词解析。

别人正在浏览...

阿郎杂碎巴而思班迓宝舟畚箕裱背铺餐啖铲灭葱芊促请当壮登龙电子层电子电压表都铎王朝防救逢场焚裂服翫耕斸公助钩肠债观事酣色横私欢唱歡尝户符火前茶经营惨澹饥溺看景生情狂暴矿屯宽猛并济拉谈落雁沉鱼履倾毛兵描状末卷鹏垂濆溢丕功凭藉痞胀铺买篬筤君侵钞酋帅让事世弟兄失善噬贤说怿説真格的托契消沈西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