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谨身节用的意思、谨身节用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谨身节用的解释

[keep a tight rein on self and cut down on expense] 约束自己节约费用。《孝经·庶人章》:“谨身节用,以养父母,此庶人之孝也。”谨,用如使动词,严格约束

详细解释

修身饬行,节省其用。《孝经·庶人》:“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此庶人之孝也。” 唐玄宗 注:“身恭谨则远耻辱,用节省则免飢寒。” 宋 司马光 《训俭示康》:“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 元 柯丹丘 《荆钗记·合巹》:“只为家道贫穷,守荆釵裙布,谨身节用。”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谨身节用”的汉语词典释义与解析

“谨身节用”是汉语中的四字成语,出自儒家经典文献《孝经·庶人章》:“谨身节用,以养父母。”其核心含义为谨慎修身、节省用度,强调个体在行为上严于律己,在物质上克制奢靡,体现传统道德观中的自省与节俭精神。

  1. 词义分解

    • 谨身:指行为谨慎,注重修身养性。

      《汉语大词典》解释“谨”为“慎重、小心”,“身”代指自身行为,整体强调以严格标准约束言行。

    • 节用:意为节约用度,避免浪费。

      据《古代汉语词典》,“节”含“节制、节省”之义,“用”指财物消耗,合指合理规划开支。

  2. 文化内涵

    该成语融合了儒家“修身齐家”思想,既要求个人道德完善(如《论语·学而》中“敏于事而慎于言”),又提倡勤俭持家(如《礼记·王制》中“量入以为出”)。其精神被历代学者推崇,如宋代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强调“谨身以远罪,节用以养亲”。

  3. 用法与例证

    • 古代用例:明代宋濂《元史·孝友传》载:“张闰家族八世同居,每日必谨身节用,人无闲言。”
    • 现代延伸:当代语境中,该词可用于倡导廉洁奉公(如公务员行为规范)或可持续发展理念(如环保领域的资源节约)。
  4. 权威参考来源

    • 《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1992年)
    • 《古代汉语词典》(中华书局,2014年修订版)
    •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中华书局点校本)
    • 《元史·孝友传》(中华书局二十四史校注本)

网络扩展解释

“谨身节用”是一个汉语成语,其核心含义是修身自律、节俭开支,强调个人在行为约束和物质使用上的节制。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含义

二、出处与背景

该成语源自《孝经·庶人章》:“谨身节用,以养父母,此庶人之孝也。”。古代认为普通百姓的孝道不仅在于赡养父母,更需通过严于律己、勤俭持家来实现。

三、深层内涵

  1. 个人修养:要求个体在行为上自我约束,提升道德品质(如提到的“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
  2. 节俭观念:倡导物质生活的节制,反对奢侈浪费,与“强本节用”“节用裕民”等思想相通。
  3. 社会意义:在古代社会,这一理念被视作维持家庭和谐、促进社会稳定的基础。

四、使用场景

五、近义与关联词

总结来看,“谨身节用”融合了儒家修身思想与实用主义价值观,既是个人立身准则,也是传统文化中关于资源管理的重要理念。如需进一步了解例句或历史背景,可参考《孝经》原文或相关典籍。

别人正在浏览...

邦储襃迁妣祖卜辞不能赞一词草行倡国宠慰黜幽刺史州迭兴鄂被贰府二十八舍芳春讽讥革佃贡瑞钩抉咳笑悍慓寒疝皓皜黑鸦鸦弘厚画屏回戏剪钱吉云据常沮扰狂噬馈节楞坎伶工緑豆律贯妙相默然无语没世无闻扒分品品启才鼜鼓惹祸招灾软步设纚生生化化神媛伸冤理枉诗窖子十室之邑,必有忠士受凉收文水晶鱼顺旨贪便宜天鷄壶通变污染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