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比喻乐音洪润悦耳。《礼记·乐记》:“宽裕肉好,顺成和动之音作,而民慈爱。”《史记·乐书》引此文, 司马贞 索隐引 三国 魏 王肃 曰:“肉好,言音之洪润。” 陈澔 集说:“此言肉好,则以璧喻乐音之圆莹通滑耳。” 清 钱谦益 《<徐季重诗稿>序》:“何谓 夏 声?宽裕肉好,顺成和动之音是也。” 康有为 《<味梨集>序》:“爰暨晚 唐 ,合三五七言古律,增加附益,肉好眇曼,音节泠泠,俯仰进退,皆中乎《桑林》之舞,《经首》之会。”
(2).古代圆形玉器和钱币等的边和孔。肉,边;好,中间的孔。《尔雅·释器》:“肉倍好谓之璧,好倍肉谓之瑗,肉好若一谓之环。”《汉书·食货志下》:“﹝ 周景王 ﹞卒铸大钱,文曰‘宝货’,肉好皆有周郭。” 宋 梅尧臣 《饮刘原甫家原甫怀二古钱劝酒》诗:“精铜不蠹蚀,肉好鉤婉全。” 明 王廷相 《雅述》下篇:“日久法弛,贪利之徒,私自鼓铸,或铅铁伪为,甚至轻薄不成肉好、周郭、文字之制。” 清 易本烺 《云杜故事》:“ 项墨池 家白玉觥,是 汉 代物。其形如斝,三足有盖。足盖上并刻鬼面,旁有环,肉好停匀。” 潜鱼 《“国宝”逸闻》:“万紫千红的我国古泉苑中,‘国宝金匮直万’堪称名驰中外的奇葩。 清 代 李佐贤 《古泉汇》最先著录一枚残品,近似方孔圆钱,面背肉好周郭,篆书直读‘国宝金匮’。”
“肉好”是汉语中的一个古语词,具有特定的专业含义,主要出现在古代器物(如玉器、钱币)的描述中。其具体释义如下:
指玉璧或玉环的实体部分与孔洞的称谓:
《周礼·考工记》载:“璧羡度尺,好三寸以为度。”郑玄注:“好,璧孔也;肉,边也。”
《尔雅·释器》亦明确:“肉倍好谓之璧,好倍肉谓之瑗,肉好若一谓之环。”
指圆形方孔钱的边缘与孔洞:
《汉书·食货志》记载:“钱圜函方……肉好皆有周郭。”颜师古注:“肉,钱形;好,孔也。”
此术语在历代钱谱(如《泉志》)中沿用,用于描述钱币的铸造质量(如“肉好周廓”表示边缘与孔洞规整清晰)。
“肉好”属专业古语,现代汉语极少使用,仅见于文物鉴定、考古文献及古籍研究领域。其核心概念始终围绕“实体部分”(肉)与“孔洞部分”(好)的对应关系,体现了古代工匠对器物形制的精准描述。
参考资料:
“肉好”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多重含义,主要分为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两类用法:
形容乐音洪润悦耳
指代玉器、钱币的形制
建议进一步查阅《汉语大词典》或《说文解字注》等工具书获取更系统的词源演变信息。
阿吉闇奸白耳饱食罢亚弁目冰景步櫩垂缨澹然德煇笃爱惰肆腭锋翻调梵行焚稿风驰雨骤风类咣当寒居合约毁疾僵踞霁峯连謇吏饕流荡律博士铓气麻钱门下灭度墨盒子鸟迹虫丝逆濞昵谀排忧解难軿訇抢险队起霸情本启瀹冗将软驱山坡顺俟梳剃司鸿宿怒泰山头上动土闛阖跳灰驴外围万能表侠牀乡国香鑪峯显能下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