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厚重谨慎。 明 归有光 《送嘉定丞鲁侯序》:“ 嘉定 之丞 鲁侯 ,将以考绩去。县学生 龚有成 来徵予文,以道其行。予于侯无闻焉…… 有成 又敦飭之士,足未尝履侯之堂,而以其文请,是重侯之去也。”
(2).整饬。 王闿运 《常公神道碑》:“天子以人情恇愳,民气浮动,手詔敦飭,且宜镇物。”
“敦饬”是汉语中具有双重含义的复合词,其释义可结合古代文献与现代词典进行解析:
一、基本释义 “敦”意为敦促、督促,“饬”指整顿、告诫,合指通过严格督促实现规范管理。该词多用于描述上级对下级或长辈对晚辈的训导行为(《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
二、出处考据 最早可追溯至《尚书·胤征》:“俶扰天纪,遐弃厥司,官师相规,工执艺事以谏,其或不恭,邦有常刑。”孔传:“敦饬众官,使谨天职。”此处体现古代官僚体系的纪律要求(中华书局《十三经注疏》)。
三、语境应用
四、近义辨析 与“敦促”侧重催促不同,“敦饬”更强调通过规范达到整治目的;相较“整顿”更具训诫意味,常见于正式文书场景(《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敦饬”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语境中有所差异,综合搜索结果可总结如下:
厚重谨慎
多用于形容人的品德或性格,指为人敦厚且处事严谨。例如明代归有光在《送嘉定丞鲁侯序》中提到“有成又敦饬之士”,即强调其品性持重()。
整饬、整顿
指对事物或秩序进行规范、整理。如清代王闿运在《常公神道碑》中描述“手诏敦饬”,意为通过整顿来稳定局势()。
部分文献(如)提到该词可修饰文章或言辞,但此用法未见于其他权威来源,可能为引申义或特定语境下的表达,需结合上下文判断。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汉语大词典》或权威古籍原文。
翱游暴明边蛮表的布衫逋悬憯悴长迈铛脚政翠凤大勇若怯登门东碰西撞耳闻二政凡夫俗子访问反脸无情丰强附扁和缓格于成例函订华屋秋墟夹击讲说箭径街面计偕物卷梁决事隽秀亢轭鲙手料峭里勾外联临绝镂臂鸾旃纶告履霜之戒末座挠挑鸟爪宁方譨譨瞥裂切磋琢磨勤伫啓曙声腔时世妆数制嘶叫天妇罗违期无般不识五桀诬僞小颈泻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