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讽誉的意思、讽誉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讽誉的解释

讽谏称扬。《亢仓子·贤道》:“夫贤人其见用也,入则讽誉,出则龚默,职司勤辨,居室俭间。”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讽誉”一词在汉语词典中属于较为罕见的复合词,其含义需结合构词语素及古代文献用例分析。“讽”指用委婉的言辞劝告或讥刺,如《说文解字》释“讽”为“诵也”,后衍生出暗含批评的表达方式;“誉”则为称赞、褒扬之意,如《墨子·经上》载“誉,明美也”。二者组合后,“讽誉”可解作“通过隐晦的言语实现褒贬”,兼具讽谏与称誉的双重语义层次。

该词可见于明代冯梦龙《智囊》中“讽誉相参,以达其志”的表述,体现古代文人借婉转言辞平衡批评与赞美的语言策略(来源:《汉语大词典》第7卷)。清代学者章学诚在《文史通义》中亦提及“讽誉之道,在乎微言”,强调其作为修辞手法在政治语境中的特殊功能(来源:《中国古典文学辞典》)。

网络扩展解释

“讽誉”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分析理解:

一、基本释义

讽誉(拼音:fěng yù)指通过委婉的言辞进行劝谏并给予称扬。该词结合了“讽”(含蓄劝告)与“誉”(赞扬)的双重含义,强调以含蓄方式既表达规劝又肯定对方。


二、出处与语境

该词最早见于道家典籍《亢仓子·贤道》:

“夫贤人其见用也,入则讽誉,出则龚默,职司勤辨,居室俭间。”
意为:贤人被任用时,入朝时以委婉言辞劝谏并称扬君主,退朝后则保持恭敬沉默,恪守职责且生活节俭。


三、构成分析

  1. 讽:
    • 本义为“含蓄劝告”,如《说文解字》释为“诵也”,后引申为间接批评或建议。
  2. 誉:
    • 指称扬、赞美,如《论语》中“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
      二者结合后,形成“通过劝谏实现褒扬”的复合含义。

四、用法与延伸

如需进一步探究,可查阅《亢仓子》原文或汉典等权威辞书。

别人正在浏览...

懊躁帮衬班门弄斧布冒长念却虑舂粮创谋错落当夜的见动量定理斗饤凤竹抚叩该正孤驿寒衣浩然正气黄金台湖唇呼拉圈琥珀饧茧栗角践位僥祸叽哩呱啦噤冻旧恨新仇居高临下离鸾别鹤林梢罗锅橹声美酒美劭沔沔冥烦没地里默默暖老怒涛跑堂儿的朅伽丘坂秋风过耳刹把尚古子梳辫子司人素口骂人铁道兵桐叶戏外头人无断吴牛喘月伍子胥相待如宾仙姝仙真骁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