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verything is ready,and all that we need is an east wind;all is ready except what is crucial] 指三国时周瑜火攻曹营,一切都准备就绪,只欠东风尚未刮起,不能放火。比喻办事的其它条件均已成熟,唯一还少一条就能成功
《三国演义》第四九回:“﹝ 孔明 ﹞密书十六字曰:‘欲破 曹公 ,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后因以“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比喻样样都准备好了,就差最后一个重要条件。 郭沫若 《雄鸡集·建设*********的人民文艺》:“现在我们是应该说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这个东风是什么呢?就是我们文学艺术工作者本身的努力。” 秦牧 《艺海拾贝·小羊的刺激》:“有不少事情,‘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还是不行。”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是一个源自《三国演义》的成语,现多用于比喻所有准备工作均已就绪,仅差最后一个关键条件即可行动或成功。以下是详细解释:
该成语出自《三国演义》第四十九回:
如需进一步了解典故细节,可参考《三国演义》原著或相关历史解析资料。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是中国的一句成语,意思是一切都已准备就绪,只缺少最后的推动力或关键因素。它形象地描述了一个事情已经做好了准备,只是缺少最后的动力或条件而无法完成。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拆分部首是“口”、“示”和“木”,拆分笔画为12画。
这个成语的出处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文学作品《战国策·齐策二》。文章中有一个齐国的将领晏子想突袭荆州,吩咐属下将货物、军备等万事俱备,唯独缺少东风。最终,东风吹来,使晏子成功攻破了荆州。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是这个成语的繁体字形式。
这个成语的古时候汉字写法可能有所变化,但文字的核心含义基本上是相同的。
他的论文已经写好,只欠东风,就能顺利发表了。
我们的计划已经制定得很完善,只欠东风,就能顺利实施。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万事具备,只差东风
万事未备,还需要东风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