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承载。谓地能承载万物。《礼记·中庸》:“辟如天地之无不持载,无不覆幬。”《隋书·礼仪志一》:“《记》云:‘至敬不坛,扫地而祭。’於其质也,以报覆燾持载之功。” 清 恽敬 《<姚江学案>书后》:“然其大则如天地之持载覆幬焉。”
"持载"是由"持"与"载"构成的复合词,在汉语中具有双重动作内涵。根据《汉语大词典》释义,该词可分解为:
一、本义层面 "持"作动词指握持、扶持,《说文解字》释为"握也";"载"作动词表承受、承载,《尔雅》注"载,承也"。二字组合形成复合动词,表示通过扶持动作实现承载功能,常见于描述器物使用场景,如《周礼·考工记》"持载鼎俎"的礼器搬运记载。
二、引申层面 在哲学典籍中引申为对道义的承担,《周易·系辞下》"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的注释中,王弼以"持载"喻指君子对天地正道的坚守。宋代朱熹《四书章句集注》进一步阐释:"持载之功,犹天地之载物",将物理层面的承重提升至精神维度的担当。
三、用法特征 该词属文言书面语,现代汉语中多保留在成语"持载万物"及古籍引用中。构词方式符合《马氏文通》记载的"动补式复合词"规律,前字表动作,后字表结果。在语法功能上既可作谓语,如《礼记·月令》"持载祭器";亦可作定语,如明代王夫之《读通鉴论》"持载之力"的表述。
参考来源:
“持载”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及用法如下:
“持载”意为承载,特指大地具有承载万物的能力。该词由“持”(维持、支撑)和“载”(承受、负载)组合而成,强调土地包容万物的属性。
常与“覆帱/覆燾”(覆盖)连用,形成“持载覆帱”的固定搭配,完整表达天地养育万物的功能。
现代汉语中较少单独使用,更多出现在古文研究、哲学探讨或文学修辞中,强调包容性与承载力。
被垒臂长诚恪宠眄寸指测渊矬矮登记德曜雕枯钉耙发冢疯疯颠颠蜂黄风弦富贵气感叹词广众虾蟆泉爀曦换算坚昆剪窃焦燎交心酒解褐痎痁经国军民空舍清野款贡诳妄偻身迈景毛脚鷄梅菹缪丑嗼然闹魔尀奈清渭浊泾青钥崎峗齐信取足鞣酸三尺玉韶部头舍馆生津身挺奢豫畬菑太液谈论讨扰投笔从戎无穷递缩等比数列五族斜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