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割肢体;凌迟。 元 关汉卿 《西蜀梦》第三折:“ 刘封 那厮於礼如何?把那厮剐割!” 元 无名氏 《争报恩》第四折:“把这厮剐割的七事子,判了个十分罪。”《古今小说·沉小官一鸟害七命》:“ 张公 谋财故杀,屈害平人,依律处斩,加罪凌迟,剐割二百四十刀,分尸五段。”
“剐割”是一个由“剐”和“割”组成的复合动词,其核心含义与刀切、分割的动作相关。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剐”本义指“用刀割肉离骨”,特指古代凌迟酷刑,例如“千刀万剐”;“割”指“用刀截断或切开”,如“割草”“收割”。《汉语大词典》进一步解释“剐割”为“以刀分割肉体”,多用于描述古代刑罚或屠宰行为。
在古汉语语境中,“剐割”常见于文献记载的残酷刑罚,例如《宋史·刑法志》提到“剐割之刑,惩极恶之罪”。现代汉语中该词使用频率较低,多保留于历史叙述或文学描写,例如描述传统屠宰技艺时或会借用“剐割”强调手法细致。
需要注意的是,《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未收录“剐割”一词,其读音遵循单字规范,即“剐”读作guǎ,“割”读作gē。
“剐割”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详细解析:
1. 基本词义
“剐割”指古代刑罚中的“凌迟”,即通过分割肢体处决犯人,是封建时期最残酷的死刑之一。该词由“剐”(割肉离骨)和“割”(截断)组合而成,强调肢解的暴力过程。
2. 历史背景与文学例证
在元代文献中,“剐割”常被用于描述刑罚场景。例如:
3. 现代引申义
“剐”在现代汉语中可表示尖锐物体划破皮肤(如“手上剐了一个口子”),但“剐割”整体仍保留古义,多用于历史或文学语境。
4. 相关词汇
注意:该词因涉及暴力内容,使用时需注意语境,避免不当引申。
襃扬褊激不识一丁城皋骋教赤道人种崇山大马爵担干系登船顶逆短号分剟钢镚坏陵尖新借贷无门枯润癞可滥官莲宇连朝獠女凌虐崊嶔貌喏面是背非妙弹末那楼内志鸟迹腻玉盘家喷雨嘘云蹼辣千古绝唱青裳起土跂跃镕合桑黄三樵三元及第色子上甲闪耀圣节声伎儿市鄽树表舒舒糖醋挺刮秃笔徒践晚憇五酘险象环生闲言淡语显猷